首页> 中文学位 >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适应性调查研究
【6h】

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适应性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调查分析

2.1 调查研究设计

2.2 调查结果

2.3 小结

第三章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适应性问题的分析

3.1 来源于农村的毕业生易产生职业适应不良

3.2 毕业生家庭的一般状况会影响毕业生职业适应不良

3.3 父母期望值过高加重毕业生职业适应不良

3.4 不喜欢护士职业会使毕业生难以适应工作环境

3.5 在校表现对毕业生适应不良有一定影响

3.6 临床环境的诸多因素叠加导致毕业生职业适应不良

第四章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适应性不良的原因

4.1 学校教育所导致的毕业生适应性不良

4.2护理环境所导致的适应性不良

第五章提高高职毕业生适应性不良的对策

5.1 明确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帮助学生准确定位

5.2 对接岗位任务设置护理课程,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5.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护理职业观,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5.4 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行为和情绪的管理能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职业适应性是指个体对职业技能、环境、人际关系及职业心理等方面的适应过程和适应结果,是人与职业的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过程。护理专业学生踏入临床工作后,由于学习、生活、人际环境的骤然变化,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差距,理想中“白衣天使”形象与现实中护士工作艰辛的巨大落差,使每个学生都面临着从生理到心理的一系列调整适应。在现代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中,护理人员职业态度已成为首要成分,在素质优化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强化护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帮助护生建立正确的认知体系,增强其职业适应能力。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帮助护理学生适应临床工作环境,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参考国内外对于适应性研究的成果,结合护理工作的实际特征,编制了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适应不良评价量表,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我市某所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235名2013年应届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适应性不容乐观,总分为140分,平均得分为94.80分;不同毕业生特征,其职业适应性也不同:具有正式在编毕业生适应性优于非正式在编的毕业生、收入较高的毕业生优于收入较低的学、城市毕业生优于农村毕业生、非独生子女优于独生子女的特点;导致职业适应不良的常见原因分别是害怕临床出错、同事冷漠、受到不公平待遇和不被尊重、理论与实际脱节、工作环境陌生,而怕被病人及家属责骂、人际关系复杂等,亦应引起重视。针对上述现象,本文提出了明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实施对岗教育,同时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建议及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