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及驱动力研究——以盘县为例
【6h】

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及驱动力研究——以盘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技术路线

1.5论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2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

2.1基础理论

2.2研究方法

2.3数据来源及处理

3研究区概况

3.1地理位置

3.2自然概况

3.3社会经济概况

4盘县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

4.1盘县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特征分析

4.2盘县土地利用转移图谱分析

5盘县土地利用空间扩展图谱分析

5.1土地利用变化“涨势图谱”分析

5.2土地利用变化“落势图谱”分析

5.3土地利用变化扩展强度分析

6盘县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6.1驱动力因子的确定

6.2驱动力分析

7结论与不足

7.1结论

7.2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加之对土地的各种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人地关系紧张,尤其是在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喀斯特山区表现更为突出。因此,开展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对于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盘县为研究区,借助Arcgis10.0、Erdas Imagine9.2、Ecognition(易康)8.6等软件平台,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对盘县土地利用变化图谱进行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其驱动力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本文将盘县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林地、建设用地、草地、园地、水域、未利用地七种。其中,耕地和林地作为研究区最主要、最基础的两大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别为1250.86km2、1939.51km2,二者的占比为研究区总面积的78.66%;草地、建设用地、园地和未利用地面积相对较少,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38%、5.13%、5.95%、3.45%;水域面积最小,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0.43%。
  (2)在2000-2015年间盘县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主要转出去向为林地、建设用地和园地;林地面积持续增长,主要转入来源为耕地;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长,主要转入来源为耕地;草地面积总体不变;园地面积总体增加,主要转入来源为耕地;水域面积持续小幅度增长,转入来源主要为耕地;未利用地面积呈持续减少趋势,转出去向主要为草地。三个时序单元中土地利用变化所占份额最大的变化类型为:2000-2005为耕地→林地,占该时序单元土地利用变化总面积的72.37%;2005-2010为耕地→林地,占该时序单元土地利用变化总面积的76.28%;2010-2015为耕地→林地、耕地→园地,分别占该期土地利用变化总面积的38.54%、32.80%。
  (3)三个时序单元中,2005-2010年和2010-2015年间土地利用则发生了相对较大的变化,变化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的比例分别为8.18%、10.57%,2000-2005年变化相对较小,变化面积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35%。从空间扩展等级上看,耕地为较快收缩型;林地为较快扩展型;水域为相对稳定型;2000-2005年建设用地为较慢扩展型,另外两个时序均为较快扩展型;2010-2015年草地为较慢扩展型,其他两个时序则为较慢收缩型;2000-2005年园地为相对稳定型,2005-2010年为较慢扩展型,2010-2015年为急剧扩展型;2010-2015年水域为较快收缩型,其他两个时序均为较慢收缩型;2000-2005年、2005-2010年的未利用地均为较慢收缩型,而2010-2015年的未利用地为较快收缩型。
  (4)根据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2000-2015年间,对盘县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最为显著的驱动力因子有常住人口、第二、三产业比重、粮食产量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