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改编与传播:昆曲《十五贯》研究
【6h】

改编与传播:昆曲《十五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目的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20世纪50年代言论

(二)“文革”时期及20世纪80年代言论

(三)20世纪90年代至今时评

(四)研究不足

三、本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昆曲《十五贯》的溯源与校释

第一节 体裁的转变:从话本到传奇

一、《错斩崔宁》的来源及内容

二、《双熊梦》对《错斩崔宁》的改编

第二节 过渡的艰难:从《双熊梦》到“初稿本”《十五贯》

一、《双熊梦》传奇故事来源

二、《双熊梦》与“1953年初稿本”《十五贯》

第三节 《十五贯》定本的生成与定型

一、《十五贯》的改编缘起

二、定本《十五贯》的生成

第二章 昆曲《十五贯》的改编艺术探源

第一节 主题的彰显:二元对立及其演变

一、突出的主题:《见都》

二、环环相扣的主题设置

第二节 由双线到单线:情节的简约处理

一、主次分明的情节设置

二、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第三节 典型环境中的“官”与“民”

一、辞官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二、自诩英明的自负者

三、“不违常规”的官僚形象

四、狡黠无赖的丑角形象

第四节 从雅到俗:语言的转化

一、通俗易懂的对话宾白

二、浅显本色的曲词

第三章 昆曲《十五贯》的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十五贯》的传播背景及途径

一、传播的背景

二、传播的途径

第二节 《十五贯》的审美接受及其反思

一、“满城争说”《十五贯》

二、春风又吹《十五贯》

第三节 《十五贯》的艺术衍生

一、题材的移植与渗透

二、思想的提炼与升华

三、从清雅高迈到俚俗典故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戏曲改革的潮流在1949年逐渐开始兴起,它是特定时代下政治意识形态和文艺思潮的产物,要求的是戏曲应有宣传教育意义,贴近群众。戏改的发生与发展除了是政治上的需要,也是符合该艺术规律的自然转型与变化。浙昆版《十五贯》就是产生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本文基于文献材料,试图对浙昆版《十五贯》的题材来源进行梳理,其本身的审美艺术以及它的传播与接受等进行探讨。 本文第一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收集及挖掘,将《十五贯》的题材来源进行了梳理,并还原《十五贯》的改编历程。浙昆版《十五贯》的改编并非如同现戏曲界普遍认知的那样,它直接是从传奇剧《双熊梦》上改编,实则在其1955年改编前就有了另一部改编蓝本,而后浙昆版《十五贯》在后者基础上进行改编。将这四个本子对比,可以回溯该戏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各个本子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之下散发的魅力。将《十五贯》的改编历程进行梳理,可以完善该戏的改编历程,厘清该戏的改编线索,填补该戏历史发展的空缺。 本文第二章是在前一章的基础之上对浙昆版《十五贯》的艺术特征进行挖掘与研究。浙昆版《十五贯》的改编曾在某一特定时段造成了轰动,在这背后除了有政治力量的推动,其本身的艺术价值与改编的积极意义也不能被忽视。《十五贯》在改编之后,其戏曲主题思想的升华、矛盾对立冲突、在典型环境下对典型人物的塑造以及其由雅到俗的语言特征等都值得去细细剖析。该戏的改编,不仅是迎合了当时的政治需要,而且还是昆曲贴近平民化,走向通俗化的一次转变,这样的转变是昆曲发展历史中的一次里程碑式的进程。 第三章是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对浙昆版《十五贯》的传播与衍生进行了探究,这一章是本文的创新点。《十五贯》一经开演之后,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殷切重视,在政治力量的主导之下,在全国掀了“满城争说‘十五贯’”的热潮,一时间对该戏的评论蜂拥而至,不过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当下对《十五贯》的评价更加客观,也证明了该戏的魅力。除此之外,由于《十五贯》的艺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还衍生了出不同文艺类型的作品,将《十五贯》的精神与价值取向纳入其中,使得该戏所体现出来的现实主义和精神渗透于其他文艺,让《十五贯》精神得到再次延续。 整篇论文的三个章节,其包含内在的逻辑关系。第一章追溯了该戏的本源,厘清了变化脉络;第二章将该戏放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探究了其内在价值与现实意义;第三章则是在当下的语境下对该戏进行进一步理性的反思,并挖掘出其精神对当下的影响,这三章层层递进,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了有机整体。经过六十余年的历史浮沉,《十五贯》至今都不曾被人遗忘,它是颗带着历史烙印的明珠,它的精神被延伸到其他文艺作品中去,该精神所指随着历史被延伸至今,成为了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著录项

  • 作者

    王莉;

  •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
  • 学科 艺术学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颜同林;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地下建筑;中国戏剧艺术;
  • 关键词

    传播; 昆曲;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