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艺术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三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9772篇,会议文献有289篇,学位文献有1318篇等,中国戏剧艺术的主要作者有徐秋、景作人、郭云鹏,中国戏剧艺术的主要机构有上海戏剧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杂技家协会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星腔作为粤曲四大平喉声腔之一,自小明星创制以来,历经了李少芳、黄少梅、梁玉嵘等四代传承,形成了清晰的传承谱系。其传承人遍及中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地,以中国大陆...
2.[期刊]
摘要: 本刊用稿范围:戏剧是一一门综合艺术,它广泛吸取文学(剧本)、绘画(舞美)、音乐(唱腔)、舞蹈(身段)等各门艺术的长处,从而获得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形成了自己独...
3.[期刊]
摘要: 粤剧传播在年轻人中遭遇困境,主要原因是粤剧对“魔弹”和“分众”传播转向反应消极,具体表现在面对外部新兴娱乐行业对粤剧市场的冲击、传统审美与现代审美之间的紧张关...
4.[期刊]
从“扎西协哇”“恩巴”表演看多元文化交融对巴塘藏戏的形塑及意义
摘要: 巴塘藏戏“扎西协哇”“恩巴”仪式歌舞表演既继承了藏戏“温巴顿”表演祭祀仪式庄严神秘的特点,又因融入了多元文化因素而呈现出热烈欢快的艺术风格,成为维系和促进当地...
5.[期刊]
摘要: 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绝技之一。千变万化的脸谱揭示了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川剧演员能在一扭头、一眨眼间就变换出另一张脸,比魔术更神奇。让我们沿着这些斑斓的脸谱去欣...
6.[期刊]
摘要: 辽剧曾经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深受家乡人民喜爱的乡土艺术,而如今只能依靠两个县级剧团维持其生存。本文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书和实地采访所得资料,对辽剧的现状进...
7.[期刊]
摘要: 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在京剧中,通常把忠臣勾画成红色脸谱,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友善或令人喜爱的角色。而把奸臣勾画成白色脸谱...
8.[期刊]
内蒙古西部“二人台”民间传习现状--以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和土默特右旗为例
摘要: 二人台这一地方戏曲剧种,源于“走西口”文化,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山西、陕西、河北的北部地区广泛流传。笔者有幸参与由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
9.[期刊]
摘要: 活态发展是戏曲剧种文化传承的内在要求和必要前提,而产学研合作能够促进高校昆曲专业与相关文化产业的密切衔接,有效连接昆曲文化传承与高校人才培养。为了做好新时代昆...
10.[期刊]
摘要: 在戏剧的分支中,话剧对于演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由于台词贯穿话剧始终,所以演员的台词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撑起一部话剧的脊梁。在一部话剧的整体呈现中,演员是...
11.[期刊]
摘要: 具有“土野之美”的二人转艺术在我国东北地区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道出了当地民众对于二人转的喜爱之情。二人转艺人作为连接二人转艺术本体和...
12.[期刊]
摘要: 昆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王冠上的一颗明珠,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现存的最为古老的戏曲形态之一。但作为昆曲分支的湘昆却少有人知,本文从新媒...
13.[期刊]
摘要: 赣南采茶戏是典型的客家文化“课代表”,是赣南客家人民爱情、劳动、生活的真实写照。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应该思考关于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即如何向大...
14.[期刊]
摘要: 现代淮剧《马家荡里唱大戏》是一部独具水乡风情特色的盐城湿地环保题材的轻喜剧。剧情源于基层百姓生活,故事沐浴着时代春风,剧本围绕中心事件退圩还湖巧妙展现了当代年...
15.[期刊]
摘要: 秦腔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措施不容忽略,秦腔红色戏曲是中国共产党在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缩影,是秦腔艺术的现代传承方...
16.[期刊]
摘要: 西安皮影作为陕西乡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华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着精美的造型特点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是西安对外传播优秀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章基...
17.[期刊]
摘要: 新康皮影戏在流派上属于长沙民间皮影戏,是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皮影艺术形式。为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帮助幼儿了解更多民间艺术形式及其文化内涵,促进幼儿语言表达...
18.[期刊]
摘要: 话剧艺术因其高成本、远距离、低参与度、强文学性等特征一直被大众束之高阁,在我国文化市场中的传播范围十分有限。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话剧艺术的生存和发展也面临着...
19.[期刊]
摘要: 这个世界需要喝彩声。精彩绝伦的足球比赛,扣人心弦的艺术表演,助人为乐的利他行为,都值得人们发自内心、由衷地叫一声好。越剧《李慧娘》里,游西湖的李慧娘,看到一容...
20.[期刊]
摘要: 34年前,我曾应渭南地区群众艺术馆范源远先生之邀,参加“渭南地区一九八八年(元月1—5日)皮影、木偶、曲艺、杂技调演”,至今我还保留着当时的节目单。想当年,经...
1.[会议]
摘要: 宁津杂技历史悠久,为鲁西北乃至中国杂坛的一支奇葩.它形成于秦汉,在明清和民国时期达到了传统时代的艺术高峰,其重要标志是宁津县黄家镇古会兴盛了五百余年,并形成了...
2.[会议]
摘要: 1952年至1954年,全国举行各种戏剧会演,所展现的优秀传统剧目与现代戏,使政府、文艺界等各方面对民族戏曲文化遗产认识有所变化.会演前把戏曲艺术视为封建文化...
3.[会议]
摘要: 高甲戏的“傀儡丑”是戏剧表演中模仿傀儡的典型代表,演员在表演中模仿木偶的动作,形成特色行当“傀儡丑”.本文从木偶的形制和表演特点出发,具体分析了从悬丝傀儡到“...
4.[会议]
物质性舞台与革命记忆之场——新中国革命历史剧舞美风格定型的内在逻辑
摘要: 革命历史剧是新中国话剧的常见类型.其舞台美术在处理革命历史题材中内化一种历史总体意识,并在创作中形成两种典型的舞美风格:如画型和纪念碑型.这两种革命历史剧的舞...
5.[会议]
摘要: 光山花鼓戏作为光山县当地特有的艺术形式,集文化优势和地域优势于一身。对待光山花鼓戏应当秉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
6.[会议]
摘要: 壮剧是根植于壮族地区的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色的古老剧种,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根据壮语方言、音乐唱腔、表演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壮剧可分为广西南路壮剧...
7.[会议]
摘要: 孝感市是中国著名的“孝子之乡”,是中华孝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楚剧的重要发源地.如今,孝文化早已成为孝感市的文化之魂和城市名片,而楚剧则是孝感人弘扬孝文化...
8.[会议]
摘要: 本文旨在从协同创新视域对桂林渔鼓的传承与发展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学校艺术教育、文化社区创建、生态艺术旅游和数字化网络平台等方式、方法对桂林渔鼓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分...
9.[会议]
摘要: 当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京剧虽被称之为“国粹”艺术,但无论是艺术水平,还是公众的喜爱程度都不称其位.走进剧场看戏的多为50岁以上的中年人,即便有政府补...
10.[会议]
摘要: 高安采茶戏作为高安茶文化的表达形式以及高安农耕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的综合艺术载体,经过汉唐时期文艺繁荣的文化积淀和宋元时期外来戏剧的渗透影响,诞生于明代中...
11.[会议]
摘要: 沪剧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名录.在非遗项目中,沪剧属于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表演艺术类非遗),表演艺术类非遗被认为是...
12.[会议]
摘要: 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中极具代表性的门类之一,中国的皮影艺术起源于汉代而历经2000余年历史,并以其独特的中式审美历来为广大群众所熟知并喜爱.皮影戏作为世界...
13.[会议]
摘要: 京剧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然而,京剧艺术在如今的艺术文化潮流中渐渐隐去了身影,面临着艰难的发展困境.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
14.[会议]
摘要: 河北梆子是中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燕赵文化内质,对于展现河北文化风貌,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文化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传承和发扬.然而面临当...
15.[会议]
摘要: 刺绣是传统京剧鞋靴制作中最常用的装饰手段之一,其应用方式丰富多样.京剧鞋靴是京剧这种中国代表性的传统表演艺术形式中不可或缺的配饰,具有极强的功能性,能够有效传...
16.[会议]
摘要: 宋金杂剧在表演中逐步确立“五花爨弄”的脚色形制,人物装扮不再以巫觋倡优的“演员”角度来进行色彩选择,而是转向以“脚色”的分工来进行参演人员的色彩扮饰.南戏演出...
17.[会议]
摘要: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恩施傩戏历史悠久.在湖北省恩施市三岔乡,傩戏是依靠当地“端公”团体和他们严格的“度职”制度传承下来的.这一建立在山地社会、...
18.[会议]
摘要: 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浓缩保存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遗传密码.在日本侵占台湾之际,台湾民众除了通过引介以海派京班为代表的祖国大陆戏班...
19.[会议]
国家在场与地方戏曲保护——艺术人类学视野中的宛梆剧种研究之一
摘要: 本文以笔者对河南省内乡县地方剧种——宛梆十余年的田野考察与文献梳理为基础,通过对该剧种20世纪50年代年至今保护与传承历程的梳理,探讨在“文化自觉”的主旨中,...
20.[会议]
摘要: 1944年12月,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会上,阜平县高街村剧团演出了以村史为素材的十四场话剧《穷人乐》,引起轰动.针对此成功案例,晋察冀中央局发布了《关于阜平高...
1.[学位]
摘要: 藏戏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和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体现着藏民族在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特征等方面的独特风貌。它在藏族群众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被创造,也...
2.[学位]
摘要: 藏戏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和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体现着藏民族在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特征等方面的独特风貌。它在藏族群众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被创造,也...
3.[学位]
摘要: 望城皮影戏作为湖南影戏中重要的一支,与浏阳鞭炮齐名,有着“浏阳鞭子、河西班子”的美誉。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望城皮影戏已经走向衰落,与传统民俗艺术一样,正...
4.[学位]
摘要: 音乐剧是一门集音乐、舞蹈、戏剧表演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西方音乐剧从发展演变到如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从开始的低俗大杂烩到如今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标志,音乐剧用它独...
5.[学位]
摘要: 川剧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拥有深厚独到的文化积累,它的历史悠久、唱腔独特、剧目丰富、造型考究、表演技艺精妙,绝技绝活等变化多样,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6.[学位]
摘要: 宜黄戏是江西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国地方大戏剧种。因其发源江西宜黄地区而得名,迄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在这三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宜黄戏经历了产生、发展...
7.[学位]
摘要: 宜黄戏,是我国地方戏曲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起源于江西,也是江西省历史最为悠久的地方剧种之一。宜黄戏最早在江西省宜黄县出现,发展迄今已经超过三百年了。200...
8.[学位]
摘要: 《月照枫林渡》是贵州省花灯剧院在2002年创作的一部花灯戏,该作品以酒为文化背景,讲述了一个充满爱恨情仇的故事。《我今前来探究竟》是该剧女主人公的第一个唱段,...
9.[学位]
摘要: 川剧作为巴蜀地区历史的映射,是具有深厚艺术底蕴的戏剧形态,独特的衍生与发展环境让它注定独树一帜。在现代川剧演出中舞台美术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它不仅可以辅助演...
10.[学位]
摘要: 徽州目连戏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山目连戏作为徽州目连戏的核心组成部分,依然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活跃在当今社会的舞台上。马山班是现今传承最好并且...
11.[学位]
摘要: 汉剧是中国地方戏剧种中的重要剧种,拥有湖北省省剧的美誉。汉剧拥有300多年悠久地历史,是以荆楚文化、江汉文化为基石形成的戏曲文化形式。于2006年列为“非物质...
12.[学位]
摘要: 含弓戏作为安徽省地方戏曲,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来自民间,既有扎实的群众基础,也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一些在街头...
13.[学位]
摘要: 茂腔起源于山东民间,是较为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茂腔凭借其浓郁的地方风情、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厚的群众基础活跃于胶东半岛,被誉为“胶东之花”。茂腔的曲调朴实自然、...
14.[学位]
摘要: 抗战时期,许多话剧家对旧剧颇为关注,从亲自编写剧本、导演剧本,到登台演出等皆有涉足。本论文的出发点始于阅读材料时的一个疑问,即:这段时期话剧家为什么要关注旧剧...
15.[学位]
摘要: 歌剧《长征》是2016年国家大剧院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推出的扛鼎之作。该剧深情回顾了长征的光辉历程,塑造了以中国工农红军和无产阶级革命者为主体的...
16.[学位]
摘要: 舞剧《森吉德玛》是由鄂尔多斯歌舞团副团长包扎那,以鄂尔多斯地域文化为背景,把鄂尔多斯传统民歌主题贯穿在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当中,利用现代作曲技术理论创作的优秀民...
17.[学位]
摘要: 丑角在中国戏曲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它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更是褒贬美丑不可缺少的喜剧角色,二人台中的丑角亦是如此。二人台作为内蒙古...
18.[学位]
摘要: 评书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口头文学形式之一,兼具口头性、叙事性和表演性的特点,直到今天,始终以散文叙述的口头表演形式活跃着。单田芳是我国当代重要的评书艺术家,他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