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参葛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血清NO、AGEs及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6h】

参葛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血清NO、AGEs及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动物饲养

1.3 实验药品及制备

1.4 主要试剂

1.5 实验主要仪器

1.6 其他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模型的建立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

1. 实验动物的存活率及一般情况的比较

2. 各组大鼠体重的比较

3. 各组大鼠血糖、尿糖的比较

4. AGEs检测结果

5. NO含量测定结果

6. 电镜下视网膜超微结构的观察

6.1 正常组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

6.2 糖尿病1个月各组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

6.3 糖尿病3个月各组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

6.4 糖尿病6个月各组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

讨论

1.1 中医研究现状

1.2 西医研究现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病理图片

附录2:文献综述

附录3: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本课题以糖尿病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研究及实验技术,通过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的观察、眶静脉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产物(AGEs)含量的检测,探讨参葛颗粒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为参葛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四氧嘧啶(ALX)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所致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MG)、导升明组(DG)、参葛颗粒组(SG),并设正常组(NG)。 正常组、模型组、导升明组、参葛颗粒组分别以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羟苯磺酸钙、参葛颗粒灌服,每日1次,共计6个月。实验期间每半月测1次血糖、尿糖与体重,在第1、3、6月糖尿病大鼠各组随机挑选2只,处死,采集标本,通过形态学、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如下指标观测:1.血清中 NO、AGEs 含量的变化,2.电镜下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改变情况。
  结果:1.正常组大鼠生存状态良好,模型组大鼠―三多一少‖现象明显,导升明组、参葛颗粒组大鼠的―三多一少‖现象较模型组轻。2.正常组大鼠体重增加迅速,模型组体重增加缓慢,导升明组、参葛颗粒组用药后体重较用药前有所增加,以参葛颗粒组增加明显。3.模型组、导升明组、参葛颗粒组血糖、尿糖始终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血糖、尿糖最高,参葛颗粒组血糖、尿糖最低。4.模型组、导升明组、参葛颗粒组的眶静脉血清AGEs均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AGEs值始终最高,参葛颗粒组AGEs值低于导升明组(P<0.05),各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模型组、导升明组、参葛颗粒组的眶静脉血清NO均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NO值始终最低,参葛颗粒组NO值最接近正常组。6.电镜下,正常组:可观察到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神经原纤维、神经胶原细丝等,神经细胞结构完整,神经原纤维、神经胶原细丝丰富,排列规则。模型组1月、3月、6月随病程的延长,神经细胞凋亡增多,神经原纤维、神经胶质细丝逐渐减少,结构紊乱呈逐渐加重的趋势。运用中药干预治疗的各组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的病变与模型组相比明显改善。
  结论:采用参葛颗粒干预糖尿病模型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的病变与模型组相比明显改善,能够减慢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中 AGEs 的堆积,抑制 NO 氧化损伤,同时具有整体调节功能,减轻其病变程度,减慢病变发展,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