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曹妃甸地区地下水水化学场形成作用初步研究
【6h】

曹妃甸地区地下水水化学场形成作用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随着曹妃甸地区开发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地下水开采量与日俱增和不断加剧的其他人类活动,深刻改变了地下水的天然赋存环境和区域水循环条件,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日趋减少,引发了一些相关的水资源,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湿地退化等,严重影响了该地区工农业的发展。因而,对该地区地下水水化学场形成作用进行系统的研究,查明地下水化学场时空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本文在野外调查和水样采集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曹妃甸地区地下水水动力场的变化规律,其次分析了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的分布规律,然后研究了地下水水化学场形成的主要作用,最后为了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系统中所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本次研究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沿着地下水流动方向选择典型剖面,确定发生化学反应的可能矿物相和约束变量,采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进行水-岩相互作用模拟,得到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的最终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取得以下研究成果:
   曹妃甸地区浅层地下水多为咸水,总开采量较小,浅层地下水水动力场大体上保持天然状态,深层地下水是曹妃甸地区地下水的主要开采层位,受承压水补给条件差和长期超采影响,水位有所下降,局部地区出现降落漏斗,并有范围扩大的趋势。
   曹妃甸地区浅层地下水基本都为高矿化的C1-Na型,深层地下水以低矿化的HCO3-Na型为主,水化学类型具有一定的水平分带规律性。2008年和2009年地下水水化学类型自北向南总体变化均为HCO3-C1-Na-Ca→HCO3-Na-Ca→HCO3-Na→HCO3-C1-Na.
   通过Phreeqc软件对同一水流路径的采样点进行反向模拟,得出在模拟水流路径上主要发生方解石、白云石、岩盐、萤石溶解反应和石膏沉淀反应,同时伴随着阳离子交换作用。
   本次研究在定性分析了曹妃甸地区地下水水化学形成作用的基础上,首次利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方法对该区深层地下水进行水-岩作用模拟,定量的分析了地下水的演化过程,揭示了水化学场的形成机理,为该区水化学场形成作用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有效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