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灵山构造带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断裂系统活动性特征
【6h】

灵山构造带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断裂系统活动性特征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引言

1.1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研究区地质研究现状与进展

1.3研究内容、思路及主要工作量

1.3.1研究内容及思路

1.3.2工作进度及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

2.1研究区位置

2.2区域岩石地层

第三章灵山构造带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第四章灵山构造带构造几何学及变形特征

4.1灵山断裂带遥感解译

4.1.1寨圩断裂

4.1.2灵山断裂

4.1.3蕉根坪-友僚断裂

4.1.4六银-寨圩断裂

4.2主干断裂的几何学及变形学特征

4.2.1平、剖面构造特征

4.2.2断裂带内部构造特征

4.3灵山构造带地表构造特征

4.3.1地表破裂带

4.3.2探槽验证

第五章灵山构造带断裂系统活动性特征

5.1研究区断裂特征概述

5.2断裂系统活动性特征

5.2.1北东向断裂系统活动性调查

5.2.2北北西断裂系统活动性调查

5.2.3北西断裂系统活动性调查

第六章结论与讨论

6.1结论

6.2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灵山构造带在大地构造上地处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的拼合处。区域构造的某些特征在华南占有重要位置,并在1936年发生广西近代最大震级(6.8级)地震,历来受到许多专家和学者的重视,是国内研究新构造运动及活动断层的热点地区。论文从灵山断裂带的构造演化入手,以新老构造的延续性为前提,结合地质调查、遥感、槽探等多种方法和手段,灵山断裂带的断裂系统活动性的特征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在此基础上略微讨论了灵山断裂带的发震机制,给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论文以构造解析理论为指导,结合前人资料和野外地质考察,将灵山构造带中新生带的构造演化分为加里东-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四个时期。加里东-海西期,灵山断裂带所在的钦州—防城地区表现为连续沉积,海西期末为裂陷槽;印支期,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产生斜向碰撞,形成灵山断裂带,断裂平面上呈4-6条平行断裂束,剖面上呈正花状构造;燕山期,由于花岗岩大规模侵位,致灵山断裂-褶皱带被巨大岩基分割;喜山期,受青藏高原隆升影响,灵山断裂带复活为右行走滑,并形成拉分盆地。由于拉分盆地北西侧主断裂持续右行走滑,导致应力集中,并在1936年发生广西近代最大震级(6.8级)地震。
  论文通过遥感和DEM解译,确定了研究区17条断裂的详细空间位置,并对NE向的寨圩断裂,NE向的灵山断裂,NW向蕉根坪-友僚断裂,NW向六银-寨圩断裂等主要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在不同级别地貌面的发育高程及其变形特征,包括定量分析地貌面抬升幅度及其掀斜幅度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分析,并进行详细描述。同时借鉴灵山构造带中新生带的构造演化特征和前人工作成果,分析了研究区地层、岩浆岩分布范围、岩性组合特征及其相互接触关系、以断裂为主的构造资料和第四纪地层,从平面和剖面上探讨了其主干断裂的几何学及变形学特征。结合灵山构造带的地表构造特征和槽探、条带状地质地貌填图、年代样品采集与测试等多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灵山构造带断裂系统活动特征进行印证。
  最后论文系统总结了罗阳山前北东向断裂寨圩断裂(蕉根坪-平山段)的四条次级断裂F1-1、F1-2、F1-3、F1-4和北北西断裂F18福田—夏塘断裂、F13泗州断裂以及北西断裂F8友僚-蕉根坪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破碎带内部物质结构特征,并结合断裂新构造期活动的地貌表现探讨了它们的活动性特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