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脖游蛇咬伤中毒的临床分析
【6h】

红脖游蛇咬伤中毒的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主要英文及缩写词表

声明

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蛇毒血液毒素及其中毒机理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为阐明红脖游蛇咬伤中毒的机制及临床表现,并对红脖游蛇咬伤中毒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分析,以期提高红脖游蛇咬伤中毒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 方法:收集我科1997年3月-2007年6月诊治12例红脖游蛇咬伤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2例患者中,有9例(75.0%)入院前未得到明确诊断和正确处理。12例(100.0%)均有伤口局部出血不止,全身多处大片皮下出血瘀斑;10例(83.3%)出现血尿、牙龈渗血症状;1例(8.35%)继发脑出血;2例(16.67%)出现出血性休克,其中1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8.35%)出现严重肺出血。实验室检验就诊后APTT、PT、TT均明显延长,Fib呈进行性下降,采取有效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后,APTT、PT、TT、Fib有所改善(p<0.05),但仍未恢复正常,血小板计数并不降低,无明显改变(p>0.05)。12例病例中治愈10例(83.3%),自动出院2例(16.7%),其中出院后证实死亡1例(8.35%)。 结论:1.红脖游蛇为有毒蛇,临床上应提高对红脖游蛇咬伤中毒的认识;2.红脖游蛇咬伤中毒注意与其他血液毒毒蛇鉴别。临床诊断工作应认真细致,详细询问病史;3.目前尚无特效抗红脖游蛇毒血清治疗,经采用本科自行设计的方法治疗后,临床症状可在3~5天得到改善,出血停止,但血液失凝、脱纤维蛋白原状态等血液学改变可持续一周以上。如能早期处理,及时对症治疗,预后较佳。如果治疗不及时,出血不止,发展到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或颅内出血,则预后不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