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西散发性结直肠癌DCC基因点突变及杂合性缺失研究
【6h】

广西散发性结直肠癌DCC基因点突变及杂合性缺失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DOC基因与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在我国一些城市如上海,结直肠癌已经成为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恶性肿瘤。到目前为止,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一般认为,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多个基因突变有关。这些基因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和DNA碱基错配修复基因等,对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等生物学过程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某些致病因素可使这些基因发生突变、扩增、重排、缺失和甲基化等改变。这些改变将直接或间接使基因功能失常从而引发癌症。大肠癌缺失(Deleted colorectal cancer简称DCC)基因是最大的抑癌基因之一,关于它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DCC基因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无关,但大部分学者认为DCC基因与结直肠癌的远处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DCC基因突变和杂合性缺失来初步探讨DCC基因在广西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
   用酚/氯仿法及DNA提取试剂盒提取7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其正常粘膜组织DNA,另外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20例正常人血样本DNA。采用PCR方法扩增DCC基因第4、28、29号外显子,VNTR片段和MspI片段。然后用SSCP和DNA测序方法分析点突变。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法分析VNTR片段的杂合性缺失(LOH)。用MspI酶酶切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MspI酶切位点的LOH。
   结果:
   73例结直肠癌标本中,共发现DCC基因第4外显子201密码子(C>G)突变66例,发生率为90.4%。其中纯合子18例,杂合子48例。20例正常人血标本均发现201密码子(C>G)突变,发生率为100%,均为杂合子。另外,在第4内含子第8碱基发现1例A>C多态性改变(即NT010966:g.1459443A>C),发生率为1.4%。第28及29号外显子未见异常。70例广西散发性结直肠癌中,VNTR-LOH为11例,LOH率为15.7%。MspI-LOH7例,LOH率为29.2%。经统计学分析,DCC基因201密码子(C>G)突变及VNTR片段的LOH跟大肠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发生的部位、浸润深度、组织病理、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Dukes分期均无关(P>0.05)。DCC基因MspI片段的LOH与Dukes分期有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型、分级、肿瘤的部位及浸润的程度等无关(P>0.05)。
   结论:
   本研究DCC基因201密码子(C>G)突变的发生率高,达到90.4%。但是该突变在20例正常人血样本中均有发现,提示该突变为正常的多态现象,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无关,不能作为结直肠癌的生物指标。内含子NT010966:g.1459443 A>C为偶见的多态性改变,其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VNTR片段的LOH与结直肠癌无关;而MspI位点LOH,与Dukes分期有关(P<0.05),提示该位点杂合性缺失可能与晚期结直肠癌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