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6h】

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主要缩略语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与方法

3.主要观察指标及测量时间

结果

1.1 患者一般资料

1.2 子宫内膜厚度(EMT)比较

2.血清E2水平比较

3.子宫内膜形态比较

4.子宫内膜下血流分型比较

5.子宫动脉及子宫内膜血流指数RI、PI、S/D的比较

讨论

1.G-CSF用药方式、剂量、时机和次数的选择

2.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

3.G-CSF对子宫内膜形态和子宫内膜下血流分型、子宫动脉和内膜动脉血流的影响

4.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宫腔灌注G-CSF的安全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生殖医学的应用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宫腔内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子宫血流的影响,探讨其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已接受IVF-ET助孕未能成功,拟行FET助孕但使用人工周期准备内膜2个或2个周期以上反复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均小于7mm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30例,于再次行人工周期准备内膜的周期第13天(D13)、第16天(D16)分别加用宫腔内灌注rhG-CSF150ug,共2次,分别于周期第13天(D13)、16天(D16)、19天(D19)的当天行灌注前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子宫血流情况,血清E2水平及血常规,比较:1.灌药周期与灌药前一周期D13、D16、D19子宫内膜厚度,灌药周期的D13与D16、D19子宫内膜厚度;2.灌药周期与灌药前一周期D13、D19的血清E2水平,灌药周期的D13与D19血清E2水平;3.灌药周期的D13与D16、D19的子宫内膜形态(A型、B型、C型);4.灌药周期的D13与D16、D19子宫内膜下血流(Ⅰ型、Ⅱ型、Ⅲ型);5.灌药周期的D13与D16、D19子宫动脉及子宫内膜血流指数(RI、PI、S/D);6.灌药前(D13)与灌药后(D19)的血常规指标。
  结果:1.子宫内膜厚度比较:灌药周期与灌药前一周期的D13、D16、D19分别比较,D13、D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D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药周期的D13分别与D16、D19比较, D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5); D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E2水平比较:灌药周期与灌药前一周期的D13、D19分别比较,D13、D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药周期的D13与D19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子宫内膜形态A型、B型、C型指标的比较:灌药周期的D13与D16、D19分别比较,D16及D19的A型、B型、C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子宫内膜下血流分型Ⅰ型、Ⅱ型、Ⅲ型指标的比较:灌药周期的D13与D16、D19分别比较,D16Ⅰ型、Ⅱ型、Ⅲ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D19Ⅰ型、Ⅱ型、Ⅲ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子宫动脉及子宫内膜血流RI、PI、S/D指标比较:灌药周期的D13子宫动脉血流指数RI、PI、S/D与D16、D19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药周期的D13子宫内膜血流指数RI、PI、S/D与D16、D19的分别比较,D16的RI、PI、S/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19的RI、PI、S/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灌药前(D13)与灌药后(D19)的血常规指标比较:D13与D19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相比,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人工周期准备内膜时加用宫腔灌注rhG-CSF,可以改善其子宫内膜厚度,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的血流.2.宫腔灌注G-CSF手术简单、方便,安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