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CT图像与MRI及DWI图像勾画食管癌靶区具体差异的分析研究
【6h】

基于CT图像与MRI及DWI图像勾画食管癌靶区具体差异的分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个人简历

中英文对照

基于CT图像与MRI图像勾画食管癌靶区具体差异的分析研究

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基于CT图像与DWI图像勾画食管癌靶区具体差异分析研究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食管癌影像学检查应用进展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目前基于CT图像勾画食管癌靶区对肿瘤范围的确定仍较困难,本研究通过比较CT图像与MRI图像上食管癌大体肿瘤靶区(grosstarget volume,GTV)、转移淋巴结大体靶区(gross target volume lymphnodes,GTVnd)的差异,并在CT/MRI融合图像上观察靶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探讨MRI指导食管癌放疗靶区勾画的价值。
  方法:共收集2012年7月至2016年1月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食管癌,并且在根治性放疗前行肿瘤相应部位MRI检查的病例29例。分别在CT及MRI图像上勾画食管癌大体肿瘤靶区GTVCT、 GTVMRI,转移淋巴结大体肿瘤靶区GTVndCT、 GTVndMRI。记录CT及MRI图像上食管癌上界、下界位置,长度、厚度、食管癌及转移淋巴结靶区体积。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T与MRI图像上食管癌、转移淋巴结大体靶区体积的差异及食管癌上界、下界、长度、厚度的差异,并按病变部位、病理类型、CT上T分期分析食管癌靶区体积差异原因,按病变部位、病理类型、CT上N分期进行分析转移淋巴结靶区体积差异原因。将CT及MRI图像传至MIM6.4.7工作站,采用刚性配准结合局部形变配准进行融合,并由影像科医生和放疗科医生对融合后图像进行评价。在CT/MRI融合图像上观察CT上食管癌及转移淋巴结大体肿瘤靶区GTV1与MRI上食管癌及转移淋巴结大体肿瘤靶区GTV2的差异及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而探讨MRI指导食管癌放疗靶区勾画的价值。
  结果:(1) CT与MRI图像勾画食管癌和转移淋巴结大体肿瘤靶区GTV1、GTV2体积分别是106.913.7cm3、78.7±9.7cm3(t=5.05,P=0.00)。(2)食管癌大体肿瘤靶区GTVCT、 GTVMRI体积分别是90.6±12.4cm3、61.3±8.9cm3(t=4.50,P=0.00)。(3)转移淋巴结大体肿瘤靶区GTVndCT、GTVndMRI体积14.2±3.1 cm3、17.4±3.9cm3(t=-0.82,P=0.42)。(4) CT与MRI图像上食管癌长度分别是9.3±0.6cm、8.8±0.7cm(t=1.29,P=0.21);CT与MRI图像上食管癌厚度分别是5.0±0.3cm、4.3±0.2cm(t=4.41,P=0.00)。(5) CT与MRI图像上食管癌上界分别是13.4±1.0cm、12.6±1.0cm(t=-2.92,P=0.01);CT与MRI图像上食管癌下界分别是9.1±1.0cm、9.0±1.0cm(t=0.15,P=0.88)。(6)按病变部位分析GTVCT、GTVMRI体积分别是:颈段71.8±18.9cm3、57.8±18.9cm3(t=2.41,P=0.04);胸中上段134.1±15.6cm3、66.1±8.0cm3(t=3.38,P=0.03);全胸段、胸上段、胸中段、胸中下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是0.32、0.43、0.17、0.21)。(7)按病理类型分析为GTVCT、GTVMRI体积分别是:鳞癌85.7±13.8cm3、56.7±8.7cm3(t=3.95,P=0.00);非鳞癌114.2±29.2cm3、83.4±31.3cm3(t=2.00,P=0.12)。(8)按CT检查AJCC第七版食管癌T分期分析GTVCT、 GTVMRI体积分别是:T223.0±6.4cm3、26.2±3.5cm3(t=-1.09,P=0.47);T367.3±17.6cm3、53.5±16.6cm3(t=2.16,P=0.06);T4115.2±16.6cm3、71.0±11.1cm3(t=4.63,P=0.00)。(9)按CT检查食管癌非手术治疗T分期分析GTVCT、GTVMRI体积分别是:T324.8±2.9cm3、25.5±5.4cm3(t=-0.24, P=0.82);T4107.8±13.4cm3、70.6±10.3cm3(t=5.04, P=0.00)。(10)按病变部位分析GTVndCT与GTVndMRI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颈段、全胸段、胸上段、胸中上段、胸中段、胸中下段P值分别是0.68、0.84、0.76、0.30、0.48、0.43。(11)按病理类型分析为GTVndCT、GTVndMRI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鳞癌、非鳞癌P值分别是0.50、0.60。(12)按CT检查AJCC第七版食管癌N分期分析GTVndCT、GTVndMRI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0、N1、N2、N2+3期P值分别是0.39、0.48、0.84、0.37。(13)按CT检查食管癌非手术治疗N分期分析GTVndCT、 GTVndMRI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0、N1、N2期P值分别是0.39、0.49、0.80。(14) CT/MRI融合图像上观察食管癌靶区产生差异:对颈段食管癌周围软组织(气管、肌肉、咽部)、胸中上段食管癌周围软组织(奇静脉、主动脉、支气管)、以及2、3、4、5、7、8、10区纵隔淋巴结CT分辨不如MRI清晰;CT对甲状腺受侵与否较MRI更易分辨。
  结论:本研究通过比较基于CT与MRI勾画食管癌的靶区,分析产生食管肿瘤大体肿瘤靶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食管肿瘤体积、上界、厚度,肿瘤位于颈段、胸中上段,病理为鳞癌,CT上提示非手术食管癌T分期为T4期、AJCC第七版食管癌T分期为T4期。食管癌转移淋巴结靶区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上述类型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前应行MRI检查,以更精确地勾画食管癌靶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