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医多途径给药对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研究
【6h】

中医多途径给药对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选择病例标准

3 研究方法

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5 疗效判定标准

6 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1 基本资料

2疗效比较与分析

3 脱落病例分析

理论探讨

1 现代医学对腹水的认识

2 祖国医学对腹水的认识

3 导师学术思想

4 双味泽苓颗粒方药组成、方义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5 中药穴位贴敷的研究

6 本研究的临床疗效分析

7 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西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肝硬化腹水患者口服双味泽苓颗粒结合贴敷逐水膏1号方后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的变化,并对中医多途径给药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根据。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并参加该项研究的84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全部患者接受治疗时长按8周设定,对照组使用西医疗法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方法上再加口服双味泽苓颗粒,指定专人将药物派发每一位患者,早晚按1剂的量温水送服,并用逐水膏1号方调成膏贴肚脐凹陷处,每次持续贴敷3-5小时,1天换药1次。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服药及贴敷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等的改变,统计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等肝生化学指标,内皮素1、一氧化氮、血氨及记录肝脏彩超等,并记录患者的体征变化情况及有何不良反应,最后分析结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结果:①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分析:治疗组患者录入统计者40例,其中,显效有效无效分别是28例,10例,2例,总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录入统计例数40例,17例效果显著,16例有效,计算综合有效率为82.50%,经统计处理分析,P<0.05,两组综合疗效差异有意义,说明治疗组效果好于对照组。②在比较肝生化学指标方面:两组治疗后比较在统计方面有差异性(P<0.05),提示了口服中药加外用穴位贴敷逐水膏1号方在肝功能恢复方面治疗组比较好。③治疗证候学分析比较:治疗组中的40例患者中治愈27例,显效8例,比对照组的16例和7例在好转数量上及效果上有明显改善,统计比较(P<0.05)。④对门脉内径和脾厚度等多个彩超数值的比较:彩超指标在两组治疗后均有降低,但个别指标治疗组改善明显,二者对比,组间有统计差异。⑤比较血氨及血液内毒素:治疗组结果下降的速度和幅度较大,对照组结果不甚理想,比较有差异(P<0.05)。⑥凝血酶原活动度相比:根据统计分析结果(P<0.05),两组结果都有改善,有统计意义,治疗组改善比对照组明显。⑦比较血液中ET-1及NO的情况方面:两者水平经过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下降幅度方面治疗组占优势,经统计分析有差异(P<0.05)。
  结论:①中医多途径给药(口服双味泽苓颗粒及逐水膏1号方)改善了肝硬化腹水患者症状体征,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②中医多途径给药能减低血清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水平,改善肝脏微循环,减少肝细胞损伤程度。③中医多途径给药在一些生物化学指标方面,如白蛋白、转氨酶等方面有一定作用,可能与改善肝细胞功能相关。④在肝的肝硬化患者的腹水超滤方面,中医多途径给药能减少超滤次数,减少治疗费用。⑤中医多途径给药有一定的缩小脾脏厚度及门静脉内径的作用,提示其有一定的降低门静脉高压作用。⑥中医多途径给药改善了患者的各项指标,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肝脏血流,肝内微循环,保护肝细胞膜有关,临床观察有效可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