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囊藻毒素-LR诱导肝细胞恶性转化中氧化损伤与GCLC蛋白磷酸化水平研究
【6h】

微囊藻毒素-LR诱导肝细胞恶性转化中氧化损伤与GCLC蛋白磷酸化水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个人简历

论文缩写词汇中英对照表

摘要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2 MC-LR诱导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MDA含量的改变

2.3 MC-LR诱导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CAT活性的改变

2.5 MC-LR诱导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GSH-Px酶活性的改变

2.6 MC-LR诱导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GSH含量的改变

2.8 MC-LR诱导WRL68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GCLC 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

2.9 MC-LR诱导WRL68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GCLC总蛋白及磷酸化GCLC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

2.10 MC-LR诱导WRL68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PP2A酶活性的改变

3 讨论

3.1 MC-LR诱导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氧化损伤产物8-OHdG、MDA含量的改变

3.2 MC-LR诱导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抗氧化物CAT、SOD、GSH-Px酶活性以及GSH含量的改变

3.3 MC-LR诱导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γ-GCS酶活性、GCLC mRNA表达、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

3.4 MC-LR诱导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PP2A酶活性、GCLC磷酸化蛋白水平的改变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本课题采用已建立的MC-LR诱导人肝细胞株WRL68恶性转化模型,研究肝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PP2A活性、GCLC磷酸化、蛋白表达与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相互关系,为进一步揭示GCLC蛋白磷酸化和氧化损伤在MC-LR致癌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10nmol/L MC-LR连续染毒人肝细胞株WRL68,同时设立对照组(含0.01%DMSO浓度的PBS)。每3天传代一次,使细胞始终暴露于10nmol/L的MC-LR,连续培养至第25代,将不同转化时期的细胞按照传代次数标记为P10、P15和P25。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的含量、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含量、GSH合成限速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lutamylcysteine synthethase,γ-GCS)活性;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γ-GCS的催化亚基(Glutamate cysteine ligase catalytic subunit,GCLC)的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GCLC的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p-GCLC)的表达水平;采用以磷肽为底物的染色法检测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2A,PP2A)酶活性。
  结果:1.培养至第15代时,与同代对照组相比,P15染毒组氧化损伤产物8-OHdG及MDA含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至第25代时,P25染毒组8-OHdG及MDA含量升高更为明显,与同代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培养至第15代时,与同代对照组相比,P15染毒组抗氧化物酶CAT、SOD、GSH-Px酶活性及GSH含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至第25代时,与同代对照组相比,P25染毒组CAT、SOD、GSH-Px酶活性及GSH含量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培养至第10代时,细胞内γ-GCS酶活性开始出现下降,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γ-GCS酶活性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培养至第10代时,P10染毒组γ-GCS催化亚基GCLC mRNA表达水平降至同代对照组的84%(P<0.05);培养至第15代时,P15染毒组GCLC mRNA表达水平降至同代对照组的69%(P<0.05);培养至第25代时,P25染毒组GCLC mRNA表达水平降至同代对照组的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培养至第10代时,P10染毒组GCLC蛋白表达水平降至同代对照组的89%(P<0.05);培养至第15代时,P15染毒组GCLC蛋白表达水平降至同代对照组的78%(P<0.05);培养至第25代时,P25染毒组GCLC蛋白表达水平降至同代对照组的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6.培养至第10代时,P10染毒组p-GCLC蛋白表达水平为同代对照组的1.2倍(P<0.05);P15染毒组p-GCLC蛋白表达水平为同代对照组的1.5倍(P<0.05);P25染毒组p-GCLC蛋白表达水平为同代对照组的2.9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7.培养至第10代时,P10染毒组细胞PP2A酶活性下降至同代对照组的91%(P<0.05);培养至第15、25代时,P15、P25染毒组细胞PP2A酶活性分别下降至同代对照组的75%和6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8.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CLC蛋白表达水平与8-OHdG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901,P<0.01);GCLC蛋白表达水平与MDA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936,P<0.01)。PP2A酶活性与GCLC mRNA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983,P<0.05);PP2A酶活性与GCLC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878,P<0.01)。
  结论:1.MC-LR低剂量长期染毒诱导人肝细胞WRL68发生恶性转化过程中伴随细胞内PP2A酶活性持续降低,γ-GCS关键亚基GCLC蛋白磷酸化水平持续增加,引起GCLC的mRNA表达、蛋白表达水平下调,γ-GCS酶活性下降。
  2.微囊藻毒素-LR诱导肝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GSH含量及抗氧化酶CAT、SOD、GSH-Px酶活性下降,MDA和8-OHdG含量逐渐升高,引起脂质和DNA氧化损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