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及基因同源性分析
【6h】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及基因同源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个人简历

主要缩略语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1.目的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第二部分: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同源性分析

1.目的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1、观察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4月检验科细菌实验室从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培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的来源分布及耐药情况。2、了解该院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3、对比铜绿假单胞菌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polymorphic DNA,RAPD)指纹图谱,判断是否存在局部爆发流行。4、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长期持续感染过程中的RAPD指纹图谱变化情况。
  方法:1、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4月检验科细菌实验室从本院住院患者痰液、肺泡灌洗液、血液、尿液、创面分泌物等各类标本中分离培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及其相关信息。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型仪或ATB expression半自动细菌鉴定仪对分离培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分析。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实验遵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同时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2012年制定的标准。分析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药敏情况。2、选择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时间大于30天的患者,从他们的痰液、肺泡灌洗液、血液、尿液等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作为本实验的实验菌株。用煮沸法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采用RAPD基因分型技术获得RAPD指纹图谱,并进行同源性聚类分析,通过相似性系数了解该院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对比铜绿假单胞菌的RAPD指纹图谱,判断铜绿假单胞菌局部爆发流行的存在,以及长期持续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过程中,其指纹图谱是否会发生改变。
  结果:1、共收集铜绿假单胞菌293株。其中剔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重复分离菌株后的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为175株。从标本来源来看,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于患者的呼吸道标本痰及肺泡灌洗液,占52%(91/175),其余依次为创面分泌物占18.9%(33/175)、尿液占6.9%(12/175)、血液占6.3%(11/175)、腹腔引流液占5.7%(10/175),其余标本来自留置导管、咽拭子、组织标本等。从科室分布来看,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于来自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占25.7%(45/175),其次为烧伤整形外科17.7%(31/175)、中医科占13.1%(23/175)、呼吸内科占8.6%(15/175)和儿科5.1%(9/175),其余标本来自其他临床科室。分析其药敏情况,发现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及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均>30%。2、在收集的293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17株来自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持续时间大于30天的患者;这117株铜绿假单胞菌共扩增出19种不同的基因型条带,分别为A~S型,分型率100%。重症监护病房及烧伤整形外科各发生一起在不同患者之间检出相同RAPD型别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的情况,其余患者RAPD型别各不相同。有4例长期持续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从其痰液、肺泡灌洗液、创面分泌物、血液、尿液等标本中分离培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RAPD指纹图谱发生改变,其余19例患者痰液、肺泡灌洗液等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RAPD指纹图谱未发生改变。
  结论:1、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烧伤整形外科和中医科;它们对多种抗生素呈不同程度耐药,其中对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及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30%,而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为0,敏感率100%。
  2.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基因多态性,部分型别之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3.重症监护病房和烧伤整形外科各发生一起铜绿假单胞菌局部爆发流行。
  4.铜绿假单胞菌RAPD指纹图谱在其长期持续感染的过程中部分可发生改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