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物型髋臼杯早期无菌性松动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6h】

生物型髋臼杯早期无菌性松动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个人简历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设计

1.2 入组标准

1.3 研究对象

1.4 髋臼杯无菌性松动的诊断

1.5 髋臼杯无松动的评估标准

1.6 方法

1.7 数据处理

2.结果

2.1 病例组髋臼杯早期无菌性松动的时间分布情况

2.2 两组髋关节假体一般资料的比较

2.3 单因素分析

2.4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3.1 松动与患者自身因素

3.2 松动与假体的相关因素

3.3 松动与手术技术的关系

4.结论

5.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20世纪以来最成功的手术之一,THA已为无数髋关节疾患的病人解决了痛苦。如今生物型髋关节假体已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其术后仍还是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并发症,如术后髋臼杯过早出现无菌性松动。随着人们对假体无菌性松动的认识,发现THA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目的:生物型髋臼杯早期无菌性松动是一种较少见的术后并发症。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评估分析生物型髋臼杯早期无菌性松动的危险因素。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髋臼杯存活率,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0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其中因THA术后髋臼杯早期无菌性松动在我院行翻修术且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作为病例组(n=20例,共20髋,其中8例在我院行初次THA,12例在外院行初次THA)。按符合同期行手术治疗及同类型假体(分国产和进口假体两类)进行1∶3匹配,且术后髋臼杯未发生无菌性松动者作为对照组(n=60例,共60髋)。研究患者自身因素(如性别、初次手术年龄、BMI、术后活动水平、合并症等)和手术因素(如手术入路、假体安放位置等相关参数)共14个因素。评估分析可能影响THA术后生物型髋臼杯早期无菌性松动的危险因素。
  结果:病例组中患者术后出现髋臼杯无菌性松动的时间为6月~68月不等,髋臼杯平均使用寿命约31月,50%的髋臼杯在术后2年内发生了无菌性松动。在本研究中将14个可能影响术后髋臼杯早期无菌性松动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后表明:BMI、髋臼杯外展角、HJC垂直偏移距离是影响THA术后髋臼杯发生早期无菌性松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BMI≥24Kg/m2的患者术后髋臼杯发生早期无菌性松动的风险是BMI<24Kg/m2的3.960倍;髋臼杯外展角≥50°的患者术后髋臼杯发生早期无菌性松动的风险是30°~50°的5.011倍,而髋臼杯外展角<30°与30°~50°的患者相比,两组间对术后髋臼杯早期无菌性松动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HJC垂直偏移距离≥10mm的患者术后髋臼杯发生早期无菌性松动的风险是5mm~10mm的5.473倍,而HJC垂直偏移距离<5mm与5mm~10mm的患者相比,两组间对术后髋臼杯早期无菌性松动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对于行生物压配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基于本研究的结果认为:BMI、髋臼杯外展角、HJC垂直偏移距离是影响THA术后髋臼杯早期无菌性松动的独立危险因素,髋臼杯安放位置的不佳可能是导致髋臼杯早期无菌性松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降低术后髋臼杯早期无菌性松动率,患者BMI应避免过高(≥24Kg/m2),术中应避免髋臼杯外展角过大(≥50°),HJC垂直偏移距离过大(≥10mm)。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