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诊治进展
【6h】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诊治进展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诊断

1.1临床表现

1.2 临床病理特征

1.3辅助检查

1.4 UPSC分子标志物

2 治疗

2.1 手术

2.2 放、化疗

2.3 靶向治疗

2.4 激素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B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展开▼

摘要

背景:已知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UPSC)是II型子宫内膜癌中恶性度较高的1种亚型,细胞分化差,易发生深肌层浸润、脉管侵犯和远处转移,其预后差。目前,该病的危险因素、预后因素尚不确定,术前诊断率低,发病机制亦无定论,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对国内外近5年在UPSC诊断、治疗等方面新的理念、方法作一综述。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文献复习总结目前国内外对探讨UPSC的发病机制、分子标志物、治疗及预后情况,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符合率,以指导临床治疗改善预后。
  方法:1.应用CNKI、万方全文数据库、Pubmed、Springerlink数据库检索系统,以“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分子生物学;病理;诊断;治疗;分子靶向治疗;肿瘤细胞减灭术”为关键词,分别或联合检索2001-01 —2011-09的相关文献64篇。2.纳入标准:1) 分子标志物;2)临床病理特点;3) 诊断与鉴别诊断;4) 手术、化疗、放疗和分子靶向治疗;5) 预后分析。根据纳入标准,精选60篇文献,最后纳入分析38篇文献。
  结果:UPSC是子宫内膜癌的一种特殊类型,是II型子宫内膜癌中恶性度较高的1种亚型,与普通的子宫内膜癌相比,UPSC细胞分化差,易发生深肌层浸润、脉管侵犯和远处转移,其预后差。该病的临床表现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相似,宫颈涂片、内膜诊刮确诊率低,B超亦无特异性,目前仍无较好的早期诊断方法。其术前诊断率低,相关分子标志物有助于明确诊断。在治疗上,UPSC多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放、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在理论上对患者是有益的。术后化疗采用TP 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同步放化疗可用于治疗晚期UPSC患者,联合化疗和放疗可能改善预后。同时UPSC作为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亚型,靶向治疗可能是适合的,靶向治疗在将来可能会被普遍的接受。由于UPSC不同于子宫内膜样腺癌,其细胞分化差,缺乏激素受体, 故临床一般不采用激素治疗。
  结论:UPSC具有细胞分化差,易发生深肌层浸润、脉管侵犯和远处转移,其预后差,强调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由于UPSC 较少见,迄今仍缺乏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尚需积累更多资料以探求最佳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