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西巴马县壮、瑶族学生数感的比较研究
【6h】

广西巴马县壮、瑶族学生数感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数感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新词汇,属于数学直觉的问题,其表现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对数字及其运算等数字问题作出迅速的反应,这种反应主要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学生数感的形成和发展与其本民族的语言、习俗、宗教信仰等生活的文化环境有极大的相关性,因而数感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化的产物,是一个民族长期文化行为的积淀。培养学生数感是本次课改实践探讨和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数感的表现及特点却缺乏深入的研究,特别是用定量的方法对少数民族学生数感进行比较研究的成果鲜有所见。为了解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各民族学生数感的形成和发展的现状,有必要比较研究不同民族学生数感的差异性,以期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育者更好地实施新课改提供理论参考。 本研究选取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三个乡5所学校的507名四、六年级和初一年级的壮、瑶族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一次数感测试,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数感结构的六个维度对同一所学校的壮、瑶族学生和不同学校的壮族和瑶族学生的数感成绩进行定量比较研究,结合测试后的访谈,对壮、瑶族学生数感表现的特征及影响数感表现的因素进行定性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所学校的同一年级水平的壮、瑶学生数感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性,但低年级的瑶族学生,由于语言障碍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原因,在数感结构的多个维度上的表现不如壮族学生;(2)不同学校的同一年级水平的壮族学生除了理解数字的意义和综合数感存在显著差异之外,在其它数感维度上的表现不存在显著差异性;(3)瑶族学生的数感表现为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性,靠近交通方便、文化先进的地区的瑶族学生数感发展较快,文化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的瑶族学生数感发展缓慢。(4)随着年级的递增,各民族学生学习交往日趋频繁,语言障碍逐渐得到克服,壮、瑶学生数感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协调。进入初中学习阶段后,壮瑶族学生数感的表现均不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性和地域差异性。(5)壮族学生数感的发展速度比瑶族学生稍快,小学中、高年级壮族学生的数感在一些维度上达到了初中一年级同民族学生的水平,但在低年级多种语言的学习环境中,也遵循多种语言环境影响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著录项

  • 作者

    廖克顺;

  •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 学科 学科教学·数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汤服成;
  • 年度 200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23.502;
  • 关键词

    中小学生; 数感; 数学课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