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诗学研究
【6h】

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诗学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Woolf 1882—1941)是英国的意识流小说大师,杰出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随笔家,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者。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理论和女性主义诗学是20 世纪西方文论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双性同体”作为女权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在1929年出版的论著《自己的一间屋》中首次提出来的。她从两位一起钻进出租车的青年男女身上得到启发,阐发了这一观点,指出卓越的作家应该是两性融合的,也就是同时具备男女双性的素质。这一理论观点或显或隐、或深或浅几乎贯穿在她所有的作品之中。在《自己的一间屋》里,弗吉尼亚·伍尔夫虽没有明确界定她的“双性同体”概念,但她把它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的理想境界提出,向传统的男性社会的学术观点和方法挑战,不仅提出了“女人的男性”,也提出了“男人的女性”,象征着双性同体诗学思想的正式产生。今天,这一思想已经深深地渗入到了诸多女性主义作家、女性主义理论家的著作里,成为一个既有争议又颇具影响力的理论观点,也是当下文学研究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力求从研究对象的实际出发,借鉴、运用多种理论、研究方法,从三个方面分析、描述双性同体诗学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演变发展,探讨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揭示其成就与局限。 第一部分:溯源——不同的历史描述。追踪讲述从史前时代到弗吉尼亚·伍尔夫出现这一段悠久的历史里,“双性同体”这一观念,早就具有了一种精神和文化意义上的性别超越的内涵。从“双性同体”这一观念在历史各个领域中的表现、发展与演变中,人们可以看出,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女性主义批评中提出的双性同体诗学理论,不完全建筑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与达尔文的生物学的最新发展之上,更不是依赖于《创世纪》的名句或柏拉图的著作,它是她在实验探索式的勤奋刻苦的写作中产生的,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与历史有着一种深刻的精神联系。 第二部分:兴起——从宗教寓言中走出来。这一部分主要是阅读、分析、研究体现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思想的文本,说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诗学思想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回顾历史、审视现实中男女两性生活处境的差异,以及比较男女两性写作的差异时提出来的;同时它也是伍尔夫在对传统小说创作方式的批评,对现代主义小说成就的评价,以及对未来小说发展方向的预测中提出来的。它既是对女性作家而言的,也是对男性作家而言的;既是对创作个体而言的,也是对整个社会而言的。此处,“双性同体”已然是一种非实物意象,不但从生物意义上得到了升华,而且也超越了神话层面。 第三部分:影响与焦虑——由理论向实践的迈进。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诗学的诞生、发展,无疑是20世纪西方文学的幸事,更是整个世界女性主义文学创作与女性主义批评的幸事,有着超越时空的深远影响,其本身的发展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双性同体”思想把弗吉尼亚·伍尔夫掷于褒贬两极:既遭到男性评论家的非议和蔑视,随后又受到英美女权主义姐妹的拒绝和冷淡,当下又得到了诸多女性主义批评家的欣赏和赞美,而“双性同体”本身也因此获得了众说纷纭的阐释。针对这一现状,本部分在国内外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角度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诗学观进行再认识,并力求打破传统的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避免对“双性同体”作过于狭隘的理解,既充分重视自觉保持女性视觉,表现女性思维方式、情感特征和女性生命体验中的“双性同体”,也不菲薄、排斥超越女性思维方式、情感特征和女性生命体验的“双性同体”,从而以一种超越时空的开放、包容的态度来探讨“双性同体”在文学与现实中的诸多意义;并将揭示它作为文学创作的思维机制,作为文学批评的一般标准,作为女性甚或两性写作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为人格和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作为人类社会两性关系发展的终极目标,在现实语境中由形而上的理论走向形而下的实践,由“神话”走向“人话”的痛苦与希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