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实践探究——以广西桂平市为例
【6h】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实践探究——以广西桂平市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为了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国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目前正在中西部农村地区紧锣密鼓地推进。教学应用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为更好地总结前期经验,发掘问题,推进远程教育工程后续工作的高效开展和最终的成功实施,我们有必要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实践作具体深入的研究。 本文以广西桂平市为研究试点,采用调查研究、文献分析等方法,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 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在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背景下,从教学应用作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败的重要性及实践存在的问题,引入了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实践进行探究,并首先对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概念作了界定。 第二,论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用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理论依据及其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启示。 第三,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进行概述,论述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和计算机教室的教学应用特点,并介绍了广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自2003年以来的实施概况。 第四,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实践现状分析。通过对桂平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的调查,认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受现实条件的牵制,其功能与作用体现不充分,应用和发展被制约。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指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项目学校领导存在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和重设备管理、轻应用的思想,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思想认识也不到位,教学过程中不能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作指导;其次是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学的远程教育资源不足,资源欠丰富,有的不适应农村中小学的需要,特别是课改资源徧少,影响课改地区对设备的正常利用及其作用的发挥;第三是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教师的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水平不高,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不能熟练驾驭农村远程教育设备,限制了教师对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第四是农村中小学大部分教师初次接触现代远程教育,对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上的资源了解不够,有的甚至完全不知道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有哪些教学资源,不能在教学工作中予以利用;第五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运行经费难以维持和保障,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教师在远程教育的教学应用方面没有检查和考核制度,影响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深入应用和进一步发展。 第五,针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主要策略:首先是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的重大作用,积极转变观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鼓励措施,扫清教师在教学应用中的障碍,尽量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是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的建设,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适合本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资源,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要鼓励本校教师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已有的远程教育资源,建设适合本校教学使用的资源库;第三是在短期内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对所有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轮训,从长远发展规划,构建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立以县为主的教师远程教育继续培训基地,在区域内的师范院校开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专业课程,培养师范生的远程教育的教学应用技能;第四是采取座谈、演示、榜样示范、分发卫星电视教学节目预告等多种方式,让学科教师熟悉农村远程教育及其资源的使用方法,调动教师应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的积极性;第五是建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长效运行的经费保障机制,健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管理制度,建立教师在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应用的评估和考核制度。 第六,由于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正处于项目的全面实施阶段,加之该工程具有较强的中国特色,目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应用方面的理论研究较为缺乏,还没有关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的具体完整的研究。本课题在广西桂平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主要策略。本研究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和高效、持久地发挥效益,以及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水平具有很好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期望能够对今后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工作、远程教育资源的充分应用以及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