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大规模侵权损害多元化救济机制研究
【6h】

我国大规模侵权损害多元化救济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1章 大规模侵权概述

一、大规模侵权的概念

二、大规模侵权的法律特征

(一)侵权行为的同一性或同质性

(二)侵权因果关系的复杂性

(三)受害者人数众多,损害具有不确定性

(四)侵权损害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大

三、大规模侵权的性质界定

第2章 我国大规模侵权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我国大规模侵权发生的主要领域

(一)产品责任领域的大规模侵权

(二)环境污染领域的大规模侵权

(三)证券欺诈大规模侵权

二、我国大规模侵权典型案例分析

(一)“银广厦”事件

(二)阜阳“大头娃娃”事件

(三)“三鹿奶粉”事件

三、我国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机制及其局限性

(一)行政因素介入干扰正常的司法程序

(二)大规模侵权损害缺乏多元化的救济机制

第3章 大规模侵权救济机制的域外考察及启示

一、国外制度研究

(一)美国的司法救济和社会救济

(二)德国的诉讼机制和社会化救济

(三)日本的诉讼机制和行政救济机制

二、美德日等国应对大规模侵权损害的经验和启发

(一)专门的司法救济制度

(二)多元化的受害人救济机制

第4章 完善我国大规模侵权损害多元化救济机制

一、多元化救济机制: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的必由之路

二、完善我国大规模侵权损害的民事救济机制

(一)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法律完善

(二)建构大规模侵权盖然性因果关系

三、构建和完善社会化的救济机制

(一)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社会化与民事救济之关系

(二)完善责任保险救济制度

(三)构建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基金制度

(四)建立规范化的政府救济机制

四、整合多种救济方式,完善我国大规模侵权损害多元化救济机制

(一)以民事诉讼救济制度为核心的三维救济机制

(二)以责任保险救济制度为主导的四维救济机制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人类活动频率的增多、活动范围的扩大,其行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本身的影响也大大增强,社会风险结构从自然风险占主导逐渐演变成人为的不确定性占主导。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工业化和社会化大生产给人类自身造成的风险与日俱增,一个主要的表现就是各个生产领域的大规模侵权事件频繁发生,诸如环境污染公害加重、有毒有害食品、药品泛滥等现象,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大规模侵权是指造成众多人人身、财产损害的一类侵权行为,它具有受害人数多、损害后果严重、因果关系复杂等特征。在这些大的侵权事件中,受害人一方相对于大的侵权企业仍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常常因为难以证明侵权行为的因果关系或者单一起诉势单力薄而不能通过诉讼途径获得充分的赔偿救济。而侵权责任人一方通常为一个大的企业或多个同领域企业,在大规模侵权事件发生后,它们要背负巨大的赔偿负担,往往导致企业破产,这势必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规模侵权不仅是一个社会现象,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在提高社会对受害人的保障能力的同时减少企业的负累,达到理想的社会效果,成为一个既现实又紧迫的问题。由于大规模侵权的特殊性,传统侵权责任法单一的诉讼赔偿机制已不足以救助大规模侵权中的众多受害者,也无法兼顾侵权人责任的分担。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在应对此类侵权事件时,已经建立了较为全面合理的受害人救济机制,在司法救济之外,责任保险、赔偿基金等社会化救济模式为救济受害人提供了有效保障,一些合理的制度或是应对措施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应对大规模侵权没有一套多元化的受害人救济机制,尤其是社会化救济手段不足,更多的是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救济模式,这一模式一方面有违侵权责任法的宗旨,另一方面是无法为受害人提供全面的救济和保护,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机制。
  本文分文引言和正文两大部分。正文部分分四章进行阐述。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目前学术界对于大规模侵权这一新型法律术语的看法,并从它的概念、法律特征、性质等方面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第二章从我国大规模侵权事件多发领域选取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大规模侵权样本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制度反映出的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困境以及其它的现实性问题,从而引出我国针对大规模侵权损害有必要建立一套多元化赔偿救济机制。第三章对美国、德国及日本的大规模侵权损害诉讼救济制度、社会化救济机制作了简要介绍,其中不乏值得参考和借鉴之处,为完善我国大规模侵权损害多元化救济机制提供域外先进经验基础。第四章从社会化救济的发展趋势入手论证了我国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的各项制度,并提出应建立以诉讼制度为主、以责任保险为先导、以补偿基金模式、政府救济制度为补充的多元化救济机制,对大规模侵权受害群体提供最有效的救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