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高中语文教师人文精神的培养
【6h】

论高中语文教师人文精神的培养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

(五)创新之处

(六)研究方法

一、人文精神概述

(一)“人文”的起源和演变

(二)人文精神的发展轨迹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2.中国人文精神的发展

(三)人文精神的内涵

(四)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1.语文学科功能发挥的需要

2.高中生精神发展的需要

二、高中语文教师人文精神的现状

(一)调查的结果

1.高中语文教师缺失人文精神

2.高中语文教师培育人文精神的途径比较单一

3.高中语文教师始终认为有必要培养人文精神

4.高中语文教师认为可以通过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5.高中语文教师认为高考体制对教师、学生人文精神的负面影响是可控的

6.高中语文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精神

7.高中语文教师自觉落实“人文性”

(二)结果的分析

1.当前教育教学体制对语文教师人文精神缺失的影响

2.社会环境对语文教师人文精神缺失的影响

3.教师自身的原因

三、培养高中语文教师人文精神的策略

(一)求真——知行合一

1.智能型文化知识

2.实践型技能知识

(二)向善——克己内省

1.高尚的道德情操

2.爱的品格

3.尊重学生是独立的、发展的人

(三)臻美——润物无声

1.转变教育观念

2.坚持自我个性

3.培养健康的生活意趣、高尚的审美雅趣、平和的幸福情趣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康德说:人唯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人之为人,就在于受过知识的启蒙,受过教育的洗涤。语文学科因其独特的学科属性,富含深厚的人文精神底蕴,语文教育更是以“立人”为中心的,是为受教育者打下“精神底子”的人文精神教育。那么,人文精神是什么?人文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是强调‘人之所以为人’,人文精神是以人的本质属性——真善美的永恒追求为研究对象,是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是对‘人’的现实存在的思考,是对人的地位、价值、尊严、精神的关切的一种价值取向。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在开展“人文精神”大讨论以来,众多学者文人严厉批判了语文教学缺失人文精神的现状,许多研究者也探讨过这一领域的问题,但大多研究的方法局限于文献综述法,少有文章使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而且少有研究能够站在高中语文教师的立场从人的一般本性——真、善、美的角度提出培养高中语文教师人文精神的策略。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目前高中语文教师人文精神流失的现状不容乐观,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变得精神虚空,没有找到职业归属感,他们虽然认识到有必要培养自身的人文精神,却没找到具体的实施途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几点造成的,一是当前教育教学体制对语文教师人文精神缺失的影响,包括师范院校课程体系滞后和高考体制的制约;二是社会环境对语文教师人文精神缺失的影响;三是教师自身的原因,包括教育理论与教育现实的失衡化,扩展、实践、研究、反思精神的缺失化和传统教学观的影响。针对以上现状,本文从人的一般本性——真、善、美的角度探讨培养高中语文教师人文精神的策略:一是知行合一的求真精神,要求提高智能型文化知识和实践型技能知识;二是克(己)内省的向善精神,要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爱的品格和尊重学生是独立的、发展的个体;三是润物无声的臻美精神,要求语文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坚守自我个性,培养健康的生活意趣、高尚的审美雅趣、平和的幸福情趣。
  高中语文教师是基础人文学科领域的一名教育实践者,上承新课改“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个孩子的成长”的核心理念,下启“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重大责任。因此,培养高中语文教师的人文精神是必然举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