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唐文学及文人心态的世俗化倾向研究——以白居易为例
【6h】

中唐文学及文人心态的世俗化倾向研究——以白居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导论

(一)中唐:转型的枢纽

(二)世俗化

(三)文学及文人心态世俗化研究的意义

二、白居易诗歌中的世俗生活

(一)“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狎妓冶游的文士风流

(二)“独有病眼花,春风吹不落”——对衰老与疾病的高度关注

(三)“何以疗夜饥?一匙云母粉”——对俗世享乐生活的贪恋

(四)“未将时会合,且与俗浮沉”——对琐碎日常生活的记录

三、诗人心态世俗化的具体表现

(一)勤于职事、崇尚实干的行为风范

(二)志在凡俗、甘做凡士的内在性格

(三)常处于功利、自足的精神境界

(四)风雅兴寄、世俗趣味并行的审美观念

四、白居易诗歌与心态趋向世俗化的原因

(一)繁华都市生活的外部感染

(二)老庄、禅宗思想的内在驱动

(三)中唐文化转型的时代背景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表一:自居易诗歌创作分时分地简表

表二:白居易官职、品级、俸禄、服色简表

表三:白居易在长安、洛阳的居住形态简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世俗化的视角,以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与心态转变为考察对象,将白居易诗歌创作与心态的世俗化倾向置于中唐这个特殊时期。由微观视角切入,梳理“世俗化”概念的内涵,从“世俗化”角度理解中唐士人生活的世俗化特征以及中唐士人心态趋向世俗化的具体表现,这是理解中唐文学及文人心态嬗变的独特视角。
  导论辨析中唐在中国文化及文学转型中的枢纽地位,明确世俗化的内涵以及文学及文人心态世俗化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分析白居易诗歌中透露的世俗生活,以狎妓冶游的文士风流、对衰老与疾病的高度关注、通过服食以贪恋俗世享乐与对琐碎日常生活的记录四个方面分析白居易诗歌中的世俗生活。白居易狎妓冶游,沉迷于声色之中,给我们提供了中唐奢侈迷茫时代风气的信息,白诗对自己衰老身体、疾病极度关注,直白坦率地表达自己“畏死”的情绪,而明说不“服食”,实际上诗人却出于对世俗生活的贪恋而服食,包括絮絮叨叨对日常生活俗事俗物念念不忘,不厌其烦地记录琐碎的日常生活,也透露出诗歌中浓郁的世俗情调。
  第二章分析诗人心态世俗化倾向的具体表现,集中在行为风范、内在性格、精神境界、审美观念四个方面的新变。勤于职事、崇尚实干是行为风范的主要体现;志在凡俗、甘做凡士的内在性格则是诗人心态的世俗化追求;其精神境界常常表现为功利、自足、知止;在世俗化倾向的心态影响下,审美观念表现为风雅兴寄与世俗趣味并行的复杂情形。
  第三章探究白居易诗歌创作与心态世俗化倾向的原因。由于白居易常年在繁华都市生活,其诗歌内容多受都市文化生活的影响,诗歌带有市民文学的通俗浅切特点;诗人在受到挫折,茫然无所适从的心境下,借老庄、禅宗思想慰藉心灵,功利目的强烈,诗人并没有虔诚的宗教信仰;中唐之际,正处于庶族地主文化构型形成初期,庶族文化“俗”的一面在文学与文人心态方面初露端倪。
  总论论述白居易诗歌与心态世俗化倾向对后世文学与文化的影响。白居易诗歌与心态的世俗化特点在宋代获得了发现与模仿,这与宋代的世俗文化形成有很大的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