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晚期肺癌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化疗对其影响
【6h】

晚期肺癌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化疗对其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及分组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学分析

结果

1.研究对象的基本临床资料

2、肺癌患者化疗前、后以及健康对照组血浆凝血指标的比较

3、肺癌患者化疗前、后以及健康对照组血浆纤溶指标的比较

4、肺癌患者化疗有效组和进展组之间凝血纤溶指标的比较

5、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各指标的动态变化的比较

6. 肺癌患者化疗后纤溶指标的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中英文术语缩略语对照表

附录B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C 综述: 肺癌患者凝血纤溶状态的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2周期后及健康成人外周血中的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C)、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u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等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观察这些指标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变化,探讨这些指标在肺癌患者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化疗对其影响,为接受化疗的患者是否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收集实验组—包括化疗前(A1组)与化疗2周期后(A2组),及对照组(B组)各组凝血—纤溶相关的实验室指标:PC、PT、APTT、D-dimer,.并采集各组清晨空腹静脉血3ml置于枸橼酸钠抗凝管(9:1)中,半小时内离心10分钟(3000r/min),吸取上清液在-70℃冰箱内冻存,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外周血uPA、 tPA、PAI-1浓度。比较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以及肺癌患者化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别,进一步比较肺癌患者治疗后有效组和进展组之间上述指标变化。
  结果:1、肺癌患者化疗前(A1组)、化疗2周期后(A2组)上述各项凝血—纤溶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B组), P均<0.05;2、A1组与A2组之间的凝血指标 PC、PT、APTT虽然存在差别,但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之间的纤溶指标相比,化疗2周期后的D-dimer、tPA、uPA、PAI-1均显著高于化疗前,P均<0.05;3、分层分析表明:A2组中治疗进展组的uPA和D-dimer显著高于治疗有效组,P均<0.05;4、对A2组中治疗进展组和治疗有效组的凝血—纤溶指标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后发现,治疗进展组的△D-dimer、△uPA均显著高于治疗有效组,P均≤0.01;5、化疗前、后有显著变化的纤溶指标uPA与D-dimer、tPA、PAI-1之间均有直线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472,0.624,0.575,P均<0.01,tPA与PAI-1也具有直线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61,P<0.001。
  结论:1.晚期肺癌患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化疗可以加剧晚期肺癌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紊乱,其中纤溶指标变化更为敏感, uPA系统与D-dimer联合检测有助于提示肺癌患者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2.肺癌患者化疗后血浆高水平的uPA,D-dimer可一定程度反映化疗效果差、疾病进展,且两指标的动态升高进一步提示预后不良,因此同时动态监测两指标可以加强对疾病进展的认知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