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通挽镇壮族师公丧仪音乐研究
【6h】

通挽镇壮族师公丧仪音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课题来源

二、本课题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壮族师公文化概貌

一、壮族师公教的发展

(一)壮族师公教的起源

(二)师公教与儒、释、道的关系

二、壮族师公与仪式

(一)壮族师公概念界定

(二)师公的仪式分类

第二章 通挽镇壮族社会文化背景

一、通挽镇地域及民俗

(一)通挽镇地域概貌

(二)通挽镇信仰与民俗

二、通挽镇壮族师公班发展与传承

(一)师公班起源

(二)师公班现状

(三)师公班的传承

第三章 通挽镇壮族师公丧仪基本内容

一、通挽镇壮族师公丧仪程序

(一)丧仪前的准备

(二)仪式步骤

二、通挽镇壮族师公丧仪诸因素诠释

(一)神灵系统

(二)壮族师公装束

(三)壮族师公法器

(四)壮族师公班的分工

(五)师公丧仪场地

(六)师公唱本

(七)伴奏乐器

(八)师公舞

三、通挽镇壮族师公丧仪特点

第四章 通挽镇壮族师公丧仪音乐

一、通挽镇壮族丧仪师公腔

(一)叙事型师腔

(二)抒情型师腔

二、通挽镇壮族师公丧仪音乐特点

(一)调式特点

(二)旋律特点

(三)曲体结构特点

(四)节奏节拍特点

(五)歌词韵律特点

(六)演唱表现特点

第五章 壮族师公丧仪音乐文化维度分析

一、壮族师公丧仪构成之间的关系

(一)壮族师公丧仪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二)壮族师公丧仪主客体和中介之间的关系

(三)师公丧仪固定因素和非固定因素

二、壮族师公丧仪音乐的功能性

(一)超度亡灵功能

(二)保佑家宅功能

(三)衔接仪式功能

(四)宣泄情感功能

(五)增加仪式感功能

三、壮族师公丧仪音乐的价值

(一)艺术价值

(二)文学价值

(三)社会价值

(四)心理价值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通挽镇壮族丧仪音乐,是在通挽镇壮族人民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有着厚重的历史积累,由通挽镇壮族的历史因素、地域因素、民俗因素综合作用产生。丧葬仪式历来是通挽壮族人民重要的人生礼仪,从丧葬仪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仪式音乐的重要性,从丧仪音乐的文化角度,可以看到通挽壮族人民的思维信仰。
  本文是对通挽镇师公丧仪个案考察入手,通过对仪式过程的跟踪记录,对通挽镇师公丧仪的宗教信仰、仪式行为、音乐本体加以分析,总结出通挽镇壮族师公丧仪音乐文化特点、音乐功能和音乐价值。
  笔者采访了通挽镇的三个壮族师公班、武宣县文化馆、来宾市的文化局以及来宾市具有代表性的师公班。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得出通挽镇因闭塞落后等历史原因,民间艺术文化保留的相对完整,故而具有研究价值。
  本文从五个章节对壮族师公丧仪音乐进行研究。第一章是从整个广西地区的壮族师公教为出发点,简述了壮族师公教的起源和发展,师公教与儒、释、道的结合,从师公名词的定义,师公的职能以及师公仪式的分类三方面对师公进行分析。第二章则是对笔者采风地点通挽镇进行文化概貌的描述,简述通挽镇的民俗与信仰,记录通挽镇师公班的现状,论述了通挽镇张宽村师公传承的方式与内容,以及张宽村师公传承谱系。第三章记录了通挽镇张宽村壮族师公丧仪,对师公丧仪音乐和唱词大意进行描述,探讨了壮族师公丧仪的象征意义,对壮族师公神像、神坛、装束、法器、唱本、舞步、分工进行了分类总结和记录解释。第四章是对壮族师公丧仪音乐的形态分析,通过分析笔者将仪式中的师公调分为叙事型师公调和抒情型师公调,对采集回来的师公调进行分类记谱和分析,记录了师公调的调式调性、旋律特征、节奏节拍,并分析了两个类型师公调的相似与差异。第五章是对壮族师公丧仪音乐文化分析,通过分析丧仪内部的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者之间的关系,将壮民族、社会和个人情感三方面放入到壮族师公丧仪音乐,了解了师公丧仪音乐的功能与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