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禅宗影响下的晚明书法研究
【6h】

禅宗影响下的晚明书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现状综述

一、晚明禅宗的发展

(一)禅宗的简单阐述

1.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2.禅宗的简介

(二)禅宗的教义分析

(三)晚明禅宗与书法

1.禅宗在明代前期的衰败

2.禅宗在晚明时期的振兴

3.禅宗与晚明书法的渊源

二、 自由奔放的徐渭行草

(二)徐渭的“媚胜说”

(三)徐渭独树一帜的行草

1.徐渭的生平

2. 徐渭与禅宗的关系

3.徐渭行草的禅风意境

三、朴实古拙的傅山小楷

(一)明代书坛的概貌

(二)傅山书论与禅宗探析

(三)高韵深情的傅山小楷

1.傅山的生平

2.佛经与傅山小楷

3.傅山小楷《金刚经》审美研究

四、淡雅韵致的董其昌书法

(一)“南北宗论”的提出

(二)董其昌的书法美学:巧妙与淡雅

(三)“生秀疏淡”:董其昌书法之美

1.董其昌的生平

2.禅宗思维方式下的董其昌

3.禅宗给予董其昌书法创作的启示

五、 禅宗对明晚书法艺术的影响

(一)修持方式的简单化

(二)哲学思想上的指导

(三)审美上的境界观

(四)心灵上的启发

1.对个人品格的影响

2.指导晚明书法求新求变

3.为晚明书法家精神向导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因为其“佛教中国化”的优越性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后来佛教选择了与汉字书法、书法碑刻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国逐渐壮大起来。佛教历来与中国书法有着亲密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而禅宗作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大宗派,在唐代时发展已臻顶峰,及至明代时,虽稍显没落,但依旧对于明代的经济、政治、宗教、思想以及市民生活有着非凡的意义。晚明时期(1573-1644),大概是明万历年开始到明崇祯时期,社会变革,政治凋敝,但宗教与书法艺术都在这一时期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故探讨晚明时期禅宗对于一些风格独具的书家的影响,具有深刻的意义。 晚明时期,虽然明王朝已经出现统治危机,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但书法却在此时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一些书家创造出了符合时代发展审美与浓厚个人印记的优秀艺术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晚明的书坛受禅宗影响,出现了与明前期、中期不同的风貌。徐渭、傅山、董其昌等人,因为与禅宗结缘,在其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影响下,书法作品呈现出随性自由、旷达悠远的个性特点,这是晚明时期书法家个性解放的具体体现。同时,因为时代所限,禅宗成为了晚明书法家们参禅悟道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源泉,禅宗与晚明书法越发地如寒潭池鱼般密不可分。而具体探究禅宗影响下的晚明书家的生平、成长道路以及艺术活动,可以领略到禅宗与晚明书法的相通性。即他们都追求自然、平和、宁静、圆融的生命姿态,他们对于美的执着追求和对于生命的强烈热爱都是相同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正确地剖析禅宗对于晚明书法的内在影响与外在表现,对于生命的探讨与人生价值的实现,都是有很大裨益的。 本选题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阐述晚明禅宗的发展。这一章主要从文本分析,具体概括禅宗在晚明的发展状况。其中包含禅宗的由来、明代禅宗的发展、具体教义以及简单分类等,旨在对晚明禅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借此生发出禅宗与晚明书法的渊源;第二章具体以晚明书法家徐渭为例,来谈禅宗对他的影响,从他的生平、书论、书法作品等方面展开分析,借此来探析禅宗与晚明书法相辅相成之关系;第三章则以晚明书家傅山为对象,具体来看禅宗对他的影响,其中包括傅山书论的产生以及他的小楷《心经》、《金刚经》成就;第四章重点对象为董其昌,概括禅宗在董其昌人生中的突出印记,其中董其昌“南北宗论”的绘画论、“淡雅”、“以奇为正”的书论以及玄淡空灵的书风都与禅宗的直接启发有关;第二章至第四章是禅宗影响下晚明书法家们艺术活动的具体表现,旨在从禅宗的角度对晚明风格独具的书家进行一个专门的分析与探讨;第五章其实是对全文内容的一个总的概括,即禅宗对于晚明书法艺术的宏观影响,具体指禅宗在哲学思想上、日常生活中、审美上、心灵上给与晚明书家的一些指导等。

著录项

  • 作者

    封婷;

  •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 学科 美术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唐长兴;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禅宗;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