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好“机”友”:壮族青年务工者手机亚文化研究
【6h】

好“机”友”:壮族青年务工者手机亚文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二、相关研究与文献回顾

(一)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二)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与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村内村外”:田野点概况

第一节 贝贡村简介

一、武宣县基本情况

二、贝贡村基本情况

第二节 贝贡村青年务工者的村外之家

一、“青年”的界定

二、村外之家

第二章 “归去来兮”:对贝贡村青年务工者生活状态的描述

第一节贝贡村青年务工者的村外生活

一、兢兢业业:贝贡村青年务工者“搬砖”的日常

二、放飞自我:贝贡村青年务工者的休闲时光

第二节贝贡村青年务工者的村内生活

一、休闲:贝贡村青年务工者日常生活时段的村内生活

二、忙碌:贝贡村青年务工节庆生活时段的返乡时光

第三章 “日新月异”:贝贡村青年务工者的手机使用情况

第一节 从按键机到智能机——贝贡村的通讯简史

一、对按键机与智能机的基本介绍

二、贝贡村青年务工者智能机的使用情况

第二节 贝贡村青年务工者智能机使用的生活智慧

一、对手机本身的选择:“物美价廉是王道”

二、手机软件的选择:“包含种类多而内存小才是真的好”

第四章 手机为“镜”:壮族青年务工者自我的映射

第一节 作为自我认同准则的手机

一、关于自我认同

二、投射在“手机”上的“自我”

第二节 作为消费符号的手机

一、象征与符号

二、手机:一种消费符号

第五章 手机为“场”:壮族青年务工者所处的虚拟世界

第一节 关于贝贡村青年务工者手机软件的使用情况

一、社交软件:贝贡村青年务工者的“工作助手”

二、娱乐软件:贝贡村青年务工者“快乐助手”

三、生活软件:贝贡村青年务工者的“贤内助”

第二节 手机场域里的虚拟世界

一、一种空间:手机营造的虚拟场域

二、一种身份:手机拟化的身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纵观社会历史的发展,不难发现,“物”总能于无形中在特定的背景下与环境、人产生互动,进而塑造出一个整体的社会文化形貌。作为现代人生活必备品的“手机”,从其产生至今,已无形中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手机”为切入点,将手机作为一种“物”,探究手机这一物件各方面的变化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形貌变化和个人在情感认知、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变化,是本文分析与研究的重点。 本文以为,手机作为渗透人们日常生活各方面的传播媒介,要探究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形貌变化以及个人情感认知方面的变化,需要从具体日常生活着手,对手机的发展、使用情况进行细致地调查与描述,努力做到“深描”。为尽可能详细地记录手机发展、使用情况的变化,本文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二塘镇贝贡村作为田野点,主要采用深度访谈、参与观察、个案研究的研究方法。由笔者前后十个月深入到贝贡村中观察、记录村中青年务工者的手机使用情况,并结合线上线下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为本文写作奠定充足的田野基础。 本文由绪论、五章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从文章的选题缘由、目的及意义、研究综述、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对全文进行综合性陈述。第一章题为“村内村外”:田野点概况。本章不仅对田野点贝贡村在地理空间、生产资料、社会风俗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同时也将田野考察点从贝贡村延伸至贝贡村青年务工者村外的生活区域,进行多点民族志的书写。从整体上,尽可能全面地对贝贡村青年务工者的生活环境进行记录、描述。第二章题为“归去来兮”:对贝贡村青年务工者生活状态的描述,本章主要将贝贡村青年务工者的生活范围分为“村内生活”与“村外生活”,并对其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进行记录与描述,分析在这些方面中,手机主要发挥着什么作用。第三章题为“日新月异”:贝贡村青年务工者的手机使用情况,则主要介绍按键机与智能机的基本知识和贝贡村青年务工者智能机的使用情况,并着重描述该群体在手机使用上所蕴含的生活智慧,努力做到对田野对象的“深描”记录。第四章和第五章为本题分析的重点,第四章题为手机为“镜”:壮族青年务工者自我的映射,运用人类学消费符号、自我认同、人观等相关理论,分析手机作为一种实物存在时,手机在身份认同、自我投射等方面的作用、意义与价值。第五章题为手机为“场”:壮族青年务工者所处的虚拟世界,将关注点从贝贡村青年务工者所处的现实世界转向其内心世界,通过对贝贡村青年务工者在手机软件、手机内容比如QQ、微博、微信等方面的使用进行记述,分析探讨手机对该群体的心灵寄托作用。本文的结论部分,在对前文总结的基础上,依托手机的信息技术性,对于手机在北贡村青年务工者的使用上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行一定的反思。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手机逐渐成为贝贡村青年务工者的一种生活必需品。“手机”贯穿于贝贡村青年务工群体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功能的变化给该群体的社会交往方式、情感道德体验和生活思维方式都带来的一定的影响。当手机作为一种硬件、实物而存在时,它成为贝贡村青年务工群体为排解焦虑、完成自我身份认同建构的一种认同性、标志性和炫耀性的消费符号;而当手机作为一种软件、非实物存在时,手机则成为网络虚拟场域存在的主要载体,成为“脱域身体”重新建构的重要依托。不论是从手机的硬件方面,亦或是手机的软件方面探究,都可以看出对于贝贡村青年务工群体来说,手机是如同身体外在器官一般不可或缺的存在。手机既是该群体自我认同的准则、身份象征的符号,同时也反映了该群体面对社会生活压力时进行的自我区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