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二十世纪德、苏、美三国来自政治层面的反科学行为分析
【6h】

二十世纪德、苏、美三国来自政治层面的反科学行为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1章政治层面的反科学的语境分析

1.1来自于其他领域的反科学语境分析

1.2政治层面的反科学的语境分析

1.3政治层面的反科学行为与伪科学(pseudoscience)行为

第2章纳粹德国的种族主义的反科学

2.1纳粹德国种族主义反科学的表现及危害

2.2纳粹德国种族主义反科学的反思

第3章前苏联在遗传学领域的反科学

3.1前苏联遗传学领域反科学的表现及危害

3.2对前苏联遗传学领域反科学的反思

第4章美国麦卡锡主义的反科学

4.1美国麦卡锡主义反科学的表现及危害

4.2对麦卡锡主义反科学活动的反思

第5章实现科学与政治的和谐互动

5.1科学与政治的差异决定了两者之间相对独立的关系

5.1.1价值维度的差异

5.1.2结构维度的差异

5.1.3冲突维度的差异

5.2科学与政治的和谐关系

5.2.1科学对政治的依赖

5.2.2政治借助科学

5.3实现科学与政治和谐互动的途径

5.3.1科学主体与政治主体间的良性互动

5.3.2促进科学传播体系的建构

5.3.3增强第三方对于科学的支持力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科学与民主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两大不可替代的力量。本文所讨论的科学,是指建立在可重复的切实可靠的实验基础之上的,具有严密逻辑推理体系的知识总成。科学在整个二十世纪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科学研究的最大资助者无疑是来自于政府,政治可以说是科学的重要盟友,因为绝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意识到科学的发展程度高低将影响其经济、军事实力,决定了一个国家与和平和现代化的距离。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发现,在整个二十世纪,在全球的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几个大国里都发生了出于政治目的的反科学行为。并且这些行为对科学造成了巨大的损害,破坏了科学的内在秩序,影晌了各国科学的健康发展。此间的反科学行为的主角并不是完全的科学无知者,相反这些反科学的行为的实施者大多是对科学有一定了解的人士。对此现象展开分析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针对以上反科学行为,从价值维度、结构维度、冲突维度客观分析科学与政治的差异性,探索两者和谐发展的可能性。最后提出了从科学主体与政治主体的良性互动、科学传播体系的建构、第三部门对科学的支持三种解决途径。分析政治力量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总结历史经验,避免重蹈覆辙,促进我国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