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柰组织培养植株再生技术研究
【6h】

山柰组织培养植株再生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表

声明

1前言

1.1概述

1.2山柰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山柰生物学特征及其分布

1.2.2山柰繁育情况研究

1.2.3山柰挥发油提取分离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1.2.4山柰药理毒理作用研究

1.3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2材料与方法

2.1供试材料及试剂

2.2技术路线

2.3试验方法

2.3.1初代培养

2.3.2继代增殖培养

2.3.3生根培养

2.3.4带芽根茎的一步成苗研究

2.3.5试管苗移栽试验

2.3.6培养条件

2.3.7山柰组培植株性状研究

2.4数据统计与分析

2.4.1试验数据统计内容

2.4.2分析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初代培养

3.1.1不同灭菌方式的效果比较

3.1.2不同类型外植体的筛选

3.1.3不同采样时间对外植体不定芽诱导影响

3.1.4不同浓度庆大霉素对山柰初代培养的影响

3.1.5初代培养基筛选

3.2继代增殖培养

3.3生根培养

3.4芽一步成苗试验

3.5山柰再生植株的移栽

3.5.1试管苗的质量

3.5.2炼苗

3.5.3假植基质

3.5.4假植管理

3.5.5不同假植季节对山柰组培苗的效应

3.6山柰组培苗大田移栽研究

3.6.1山柰组培苗在大田栽培研究情况

3.6.2农艺性状调查研究

3.6.3一年生山柰组培苗和常规栽培苗根茎比较

3.6.4组培植株与常规植株挥发油比较

4结论与讨论

4.1无菌体系的建立

4.2外植体选择

4.3培养基的选择

4.4激素的使用

4.5芽一步成苗的研究

4.6移栽

4.7影响山柰挥发油得率的因素

5问题与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附图

展开▼

摘要

本试验以山柰带芽根茎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运用正交实验设计及统计方法,确定植株再生的适宜的培养条件,并对组培植株移栽大田后的品质和挥发油产量等方面进行测定分析,初步建立山柰快速繁殖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芽长1.0±0.2cm的根茎作为外植体较好;2月份采样污染率低,6月份采样芽成活率高;最好的灭菌方法是75%酒精处理30s,0.1%HgCl2处理10min,外植体的污染率最低为46.67%。
   2、根茎诱导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5mg/L,萌芽率高达95.66%,芽生长良好,健壮。
   3、丛生芽继代增殖培养基以MS+6-BA2.0mg/L+ NAA0.2mg/L+KT1.0mg/L为宜,增殖系数达4.4,芽健壮,浓绿,叶片肥厚。
   4、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1.0mg/L+NAA1.0mg/L,平均生根数10.47条,根粗壮。
   5、芽一步成苗试验中,影响成苗的主要因素是芽长,其次是蛋白胨。适宜山柰根茎一步成苗培养的较佳培养基是以1.5±0.2cm的带芽根茎为外植体,MS+NAA0.5mg/L+6-BA2.0mg/L+蛋白胨1.0g/L为培养基。
   6、较理想的移栽程序是先将试管苗假植至河沙,然后再假植到塘泥,成活率达到100%,植株健壮。
   7、组培苗移栽至大田10个月后,进行产量和品质分析。与常规栽培植株相比,组培植株单株根茎较重,根茎个数多,挥发油含量高。

著录项

  • 作者

    谢英;

  •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

  • 授予单位 广西大学;
  • 学科 植物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凌征柱,杨美纯;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草本;
  • 关键词

    山柰;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植株性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