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教育报》80-90后大学生报道及变化分析
【6h】

《中国教育报》80-90后大学生报道及变化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80-90后大学生,以特立独行的处事作风和求变求新的价值取向受到了社会普遍关注,他们既反映新时代文化,又代表未来社会发展方向,蕴含深刻解读价值。大众传媒从80-90后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教育形势、榜样力量、精神世界、文化发展及与社会的相互适应等角度对这一群体进行追踪解读,塑造和构建了立体而鲜明的80-90后大学生媒介形象。这不仅影响着社会对80-90后大学生的评价与认知,也影响着广大80-90后大学生的自我定义和目标确立。
   本文借助新闻传播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关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教育报》1998年至2010年的80-90后大学生报道数量、区域、立场、主题、来源、体裁,及大学生媒介形象展开分析发现:《中国教育报》大学生报道的区域比重从失衡走向均衡;指向性趋于明显;报道主题多样并有所侧重;所报道的80-90后大学生媒介形象从精英向普通人、从“单一化”到“多元化”、从“高大全”到“凡人”转变;信息来源从“以政府为主”走向“多渠道”;报道视角由“政治视角”走向“专业化、平民化”;报道体裁由消息为主走向深度报道。
   这些变化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社会理念、大学生群体特质和行业媒体等的变化息息相关,既有助于社会形成尊重、理解和关心大学生群体的舆论环境,又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认识,获取专业信息和科学指引,还有助于媒体发挥资源优势、增强竞争实力、扩大社会效应,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这些变化,透视《中国教育报》对80-90后大学生群体形象的再现与塑造沿革,收获经验,弥补缺陷,探求改进此类报道的方法与途径。既在理论上丰富和拓展媒介社会群体形象研究范围,又在实践中为媒体大学生群体报道及其他社会群体形象建构提供有益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