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在优质水稻保持系博ⅢB中聚合抗稻瘟病基因Pik-h和Pi-ta以及稻瘟病菌的分离
【6h】

在优质水稻保持系博ⅢB中聚合抗稻瘟病基因Pik-h和Pi-ta以及稻瘟病菌的分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水稻稻瘟病概述

1.1.1 稻瘟病生物学特性

1.1.2 稻瘟病菌的致病过程

1.1.3 稻瘟病菌与水稻的互作机制

1.2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1.2.1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定位

1.2.2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克隆

1.3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1.3.1 杂交育种

1.3.2 基因工程育种

1.3.3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1.4 本研究的目标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体亲本材料

2.1.2 轮回亲本材料

2.1.3 水稻稻瘟病菌

2.2 方法

2.2.1 聚合技术路线

2.2.2 水稻杂交技术

2.2.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2.2.4 田间种植

2.2.5 稻瘟病菌的分离与培养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水稻基因组DNA的检测

3.2 确定引物的退火温度

3.2.1 引物RM224的退火温度

3.2.2 引物YL155/YL87的退火温度

3.2.3 引物YL183/YL87的退火温度

3.3 对亲本多态性的检测

3.3.1 分子标记TRS26对基因Pik-h在亲本中多态性的检测

3.3.2 分子标记RM224对基因Pik-h在亲本中多态性的检测

3.3.3 分子标记YL155/YL87对基因Pi-ta在亲本中多态性的检测

3.3.4 分子标记YL183/YL87对基因pi-ta在亲本中多态性的检测

3.4 对抗稻瘟病基因Pik-h在各世代中的分子标记检测

3.4.1 分子标记TRS26对基因Pik-h在F1中的检测

3.4.2 分子标记TRS26对基因Pik-h在BC1F1中的检测

3.4.3 分子标记TRS26对基因Pik-h在BC2F1中的检测

3.4.4 分子标记RM224对基因Pik-h在BC3F1中的检测

3.4.5 分子标记RM224对基因Pik-h在BC3F2中的检测

3.5 对抗稻瘟病基因Pi-ta在各世代中的分子标记检测

3.5.1 分子标记YL155/YL87对基因Pi-ta在F1中的检测

3.5.2 分子标记YL155/YL87对基因Pi-ta在BC1F1中的检测

3.5.3 分子标记YL155/YL87对基因Pi-ta在BC2F1中的检测

3.5.4 分子标记YL155/YL87对基因Pi-ta在BC3F1中的检测

3.5.5 分子标记YL155/YL87对基因Pi-ta在BC3F2中的检测

3.6 对感稻瘟病基因pi-ta在各世代中的分子标记检测

3.6.1 分子标记YL183/YL87对基因pi-ta在F1中的检测

3.6.2 分子标记YL183/YL87对基因pi-ta在BC1F1中的检测

3.6.3 分子标记YL183/YL87对基因pi-ta在BC2F1中的检测

3.6.4 分子标记YL183/YL87对基因pi-ta在BC3F1中的检测

3.6.5 分子标记YL183/YL87对基因pi-ta在BC3F2中的检测

3.7 各回交世代分子标记选择结果

3.8 田间表现

3.9 穗颈瘟的分离培养

3.9.1 穗颈瘟的分离

3.9.2 稻瘟病菌的培养

4 讨论

4.1 分子标记检测的影响因素

4.2 Pik-h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4.3 Pi-ta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4.4 基因聚合对抗性的影响

5 结论

5.1 标记RM224、YL155/YL87和YL183/YL87可用于本研究育种群体

5.2 获得了聚合有Pik-h和Pi-ta基因的抗稻瘟病保持系中间材料

5.3 分离得到了材料种植田间的稻瘟病菌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水稻占世界粮食生产总量的四分之一,是世界最重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粮食的供给有着巨大的价值。稻瘟病是危害水稻安全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分布于世界各个稻区。生产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现有基因资源,同步改良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陪育与利用抗稻瘟病的水稻新品种,是实现水稻安全生产的最经济与最有效的方法。
   本研究利用农艺性状优良但含有感稻瘟病基因pi-ta的水稻保持系博ⅢB作为轮回亲本,以含抗稻瘟病基因Pik-h和Pi-ta的材料Tetep为供体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并结合传统育种方法,运用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跟据田间表现,对目标基因Pik-h和Pi-ta进行检测。从种植材料的田间采集感病植株的稻穗,进行稻瘟病菌的分离。
   获得以下结果:
   1、利用标记RM224、YL155/YL87和YL183/YL87对亲本、F1代及回交后代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三对标记在亲本、F1代及回交后代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这些标记在各分离世代中能准确检测到与供体亲本相同的基因,说明利用这些标记对Pik-h、Pi-ta和pi-ta基因的选择是准确有效的。
   2、本研究通过传统育种方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抗稻瘟病基因Pik-h和Pi-ta聚合到博ⅢB中,获得了33株含有Pik-h和Pi-ta基因的BC3F1代材料,丰富了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的原始材料。
   3、本研究从材料种植的田间分离得到了53株稻瘟病菌,可以利用这些菌株可对材料的抗性做进一步的鉴定,为进一步开展Pik-h和Pi-ta基因的抗性育种打下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