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保障体系研究
【6h】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保障体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研究背景

1.2 选题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选题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本选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主要概念界定

2.1.1 地震

2.1.2 应急避难场所

2.1.3 保障体系

2.2 理论工具

2.2.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3 对本选题研究的启示

第三章 我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保障体系的构成

3.1 组织保障

3.1.1 协调机制

3.1.2 职能分工

3.2 规划保障

3.2.1 规划前沿动态

3.2.2 规划原则

3.2.3 规划功能

3.2.4 规划配置

3.3 投入保障

3.3.1 人员队伍的投入

3.3.2 救灾物资的投入

3.3.3 资金筹措及投入

3.4 法制保障

3.4.1 全国性法规

3.4.2 地方性法规

第四章 柳州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调研

4.1 调研方案的制定

4.1.1 调研目的

4.1.2 调研对象

4.1.3 调研方式

4.1.4 调研内容

4.2 调研工作的实施

4.2.1 收集资料

4.2.2 调查样本的选取

4.3 调研的基本结论

4.3.1 完整而紧密的组织系统没有建立

4.3.2 规划合理性不强

4.3.3 财政投入不足

4.3.4 相关法规需要配套完善

第五章 完善我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保障体系的策略

5.1 构建完整而紧密的组织系统

5.2 升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保障顶层设计

5.3 完善我国应急备灾资源投入保障机制

5.4 完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立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当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迅速集结各方力量组织受灾民众疏散至避难场所,是减少人员二次伤亡,体现“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重要措施,所以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无疑是重大灾难后人类的“避风港”。我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起步于2003年全国首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落成之时。此后,开始了边建设边摸索的阶段。经过10来年的历程,我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在全国形成了一定规模,研究成果也在不断丰富,建设保障体系也在尝试与探索中逐步完善,但仍然没有形成较成熟的理论框架和管理方法。为深入剖析我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内容进行研究:
  首先,论文对我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保障体系概念进行界定,其由组织保障、规划保障、投入保障和法制保障四个部分构成。
  其次,从现实入手,分析我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保障体系的现状以及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为后续调研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为深入分析我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处于岩溶地区的柳州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保障体系现状为例进行调研。调研采用多样的调研方式,得出较为系统的调研结论。
  最后,以公共危机管理和新公共管理理论为主要理论工具,针对我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的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