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舆论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影响研究
【6h】

网络舆论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的来源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选题的理论意义

1.1.3 选题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公共政策的相关概念

2.1.1 公共政策概念界定

2.1.2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2.2 网络舆论的相关概念

2.2.1 网络舆论概念界定

2.2.2 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发展

2.2.3 网络舆论的特点

2.3 研究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影响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的影响分析

3.1 “输入”环节—网络舆论影响政策问题的形成

3.1.1 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动向,对政府产生强大的舆论压力

3.1.2 网络舆论压力推动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性问题

3.2 “转化”环节—网络舆论促进政策议程的建立与公开

3.3 政策“输出”环节—网络舆论加快政策产出速度,监督公共政策的具体实施

3.3.1 为政策的输出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方案的拟定和选择

3.3.2 促进政策方案的修订和调整

第四章 案例分析—以江门禁犬令事件、2011年个税改革为例

4.1 江门禁犬令政策修改过程中网络舆论的参与

4.1.1 江门禁犬令政策产生的背景

4.1.2 江门禁犬令政策修改过程中的网络舆论参与

4.2 国家2011年个税改革中网络舆论的参与

4.2.1 国家2011年个税改革产生的背景

4.2.2 我国2011年个税改革修改过程中的网络舆论参与

4.3 案例中的启示

第五章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有效运用网络舆论的政策建议

5.1 在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提高网络舆论主体的素质

5.1.1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网络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5.1.2 重视培养“意见领袖”,引领舆论的健康发展

5.1.3 加强主流网络媒体伦理素质的塑造

5.1.4 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网络环境中的正面引导作用

5.2 提高政府对网络舆论的整合能力和控制能力

5.2.1 加强对网络舆论的整合和回应能力

5.2.2 制定突发事件媒体应急预案

5.3 建立完善网络法制并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督管理

5.3.1 继续加强网络舆论实名制度,提高技术措施在网络舆论中的监管作用

5.3.2 升级网络技术手段,提高对网络舆论的整体控制水平

5.3.3 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出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20世纪末,网络舆论才渐渐萌生出来,虽然开始的时间比较晚,但是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表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喜爱,成为民众表达民意、讨论和参与公共事务生活的开放平台。随着各种网络舆论聚焦事件的呈现,目前网络舆论的作用和影响已经引起了公共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有效而科学的收集民众的意见,相关的专门网络民意检测和收集反馈机构已经逐渐地建立和完善起来,从近几年发生的网络舆论热点事件不难看出这样一个情况,网络舆论对于整个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已经深入到各个环节,虽然发挥的影响程度深浅不一,但是无疑对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注入了“变革”的因素。
  本文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进行研究的,首先是对公共政策以及网络舆论等相关的核心概念做了界定,然后运用政治系统理论将网络舆论划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输入”环节、“转化”环节、“输出”环节。分析网络舆论在“输入”环节中影响政策问题的产生,在“转化”环节则是促进了政策议程的建立于公开,在“输出”环节则是加快政策产出的速度,监督公共政策的具体实施。从这三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进行全方位的分析,随后将理论研究和特定的两个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的是江门禁犬令事件和2011年的个税改革,把公共政策制定过程进行了实际的分解,然后研究网络舆论在这两个事例中三个不同环节中是怎么具体产生影响,从为政府议题提供新的信息来源、缩短政策议程启动时间、推进民众意见的广泛渗入、实现政策制定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监督政策实施、优化监督环境等等各个方面进行阐述。当然,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不利的影响,网络舆论主体的主观性、非理性等因素容易导致网络舆论偏离客观而合理的方向,而且网络舆论的产生是依据一定的网络物质条件和基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某些地区、部分民众的意见发表的可能性和畅通性,不同的利益主体力量相差悬殊,容易因为网络舆论主体的结构不平衡造成政策方向偏离了主体民众意见趋向。针对以上正面和负面的影响的综合评定,随即对如何有效运用网络舆论这把双刃剑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思考和建议,通过政策制定的主体、客体这两个方面来提高网络舆论的有效利用,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的科学引导和规制,大众传媒自我意识的提高以及民众自身判断能力的提高和理性参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等等各个方面来充分发挥其积极影响规避消极影响,通过提出的这些举措旨在让网络舆论真正为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的制定保驾护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