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
【6h】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伪劣产品

1.1 产品

1.2 伪劣产品

1.3 我国对于伪劣产品的立法沿革

1.4 发达国家治理伪劣产品之经验

第二章 伪劣产品犯罪的主观方面

2.1 故意类型

2.2 “明知”

2.3 “应当知道”

第三章 伪劣产品罪的客观行为表现

3.1 如何认定伪劣产品犯罪意义上的“掺杂、掺假”

3.2 “以假充真”

3.3 “以次充好”

3.4 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第四章 销售金额

4.1 销售金额的争议及评述

4.2 销售金额的应有之义

4.3 销售金额的合理性考察

4.4 对销售金额的立法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市场因为人们对于商品交易的需要而存在。不论是在传统的市场还是新兴的虚拟市场,对参与市场的生产者、销售者和购买者都要遵守一定的基本规则,例如诚实信用、公序良俗、公平竞争等。而有些生产者、销售者,无视国家法律和市场交易的秩序,罔顾他人生命财产安全,费尽心机的牟取非法暴利,制造了多起骇人听闻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曾经有人戏言,“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一张元素周期表”,然而让人痛心的是,每一个食品安全事故背后都是若干个无辜家庭的泪水和生命的消逝。
  伪劣产品的泛滥有商人道德匮乏、市场秩序不规范等诸多原因,但是违法成本过低、刑事打击相对宽松是相对关键的原因。尽管随着国家经济的总体蓬勃发展,国家在假冒伪劣产品方面也试图“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制定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在有效打击伪劣产品犯罪方面仍不孚众望。我国在打击伪劣产品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行政法规,但是此类行政法规很少提及妨碍产品质量管理方面的规定。
  社会发展总是不断向前的,新的违法违规情况层出不绝,现行法律法规在伪劣产品犯罪方面无法全面覆盖伪劣产品犯罪的新情况。事实存疑有利于被告,法律存疑则考验司法实践人员法律解释能力。笔者拟就在工作过程中对伪劣产品犯罪中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本文正文部分,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节简单介绍伪劣产品及其周边概念、国外在成功治理伪劣产品行为的成功经验。第二章节主要介绍本罪的主观方面,重点介绍“明知”及“推定故意”。第三部分介绍了本罪的客观方面的表现。第四章节其实应属于第三部分,细致讨论了“销售金额”的概念、意义及应有的价值取向,为了突出本部分内容,笔者特意将其独立成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