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澎湃新闻”的实践探索及其对中国报业转型的启示
【6h】

“澎湃新闻”的实践探索及其对中国报业转型的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案例分析法

1.4.3 实地调研法

第二章 中国报业转型的背景

2.1 中国报业转型的内在要求

2.1.1 受众对海量信息的需求不断提高

2.1.2 受众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不断提升

2.1.3 受众的阅读习惯向移动终端转移

2.1.4 受众参与性增强、传播模式由单向向双向转变

2.1.5 受众话语权的地位提高、“民间舆论场”得到重视

2.2 中国报业转型的外在环境

2.2.1 媒体融合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

2.2.2 媒体融合得到国家政策支持

第三章 “澎湃新闻’’的创新举措

3.1 信息内容的转型——适应互联网思维的报道方式、深化“内容为王”

3.1.1 稿件发布量大,栏目板块多

3.1.2 选题方式和稿件编排贴近受众口味,符合受众喜好

3.1.3 报道方式偏向短、小、轻快,符合互联网阅读习惯

3.1.4 新闻核实严格,确保澎湃新闻的权威性

3.1.5 原创稿件多,注重内容为王

3.2 传播载体的转型——强力打造WAP、APP新闻客户端,实现报网融合,注重用户体验

3.2.1 页面设计简洁、大气,卡片式布局

3.2.2 发刊词饱含新闻理想主义情怀

3.2.3 微视频、图片、360全景体验满足受众感官

3.2.4 “问吧”的问世增强受众活跃度

3.3 信息生产方式的转型——“一套人马,两边供稿”,UGC新的内容生产方式的出现

3.3.1 一次采编、二次编辑、多渠道传播

3.3.2 “问吧”的出现开辟了用户生产内容(UGC)

3.3.3 稿件审核方式扁平化使得时效性明显提高

3.4 人才队伍的转型——保留2/3传统媒体原班人马,采编队伍年轻化

3.4.1 保留“东方早报”2/3的采编团队,采编功底扎实

3.4.2 采编队伍年轻化,90后记者比例增大

3.4.3 稿件审理使用打分制,激励记者采编方式转型

3.4.4 实行激励机制,表彰优秀独家稿件、记者、团队

3.5 经营理念的转型——广告、原生广告的投入与内容输出并举

3.5.1 盈利模式依靠广告、原生广告、内容输出

3.5.2 作为纯国资新媒体项目,审慎面对融资上市

3.5.3 努力探索盈利模式,力争实现“卖报纸”转向“卖服务”

第四章 “澎湃新闻”实践探索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4.1 技术更新与对用户数据的挖掘不足

4.2 用户体验、社交性能、场景设置、垂直服务不够深入

4.3 人员流动量大,资深记者队伍不够稳定

4.4 盈利模式的探索需有所突破

第五章 “澎湃新闻”的实践探索对中国报业转型的启示

5.1 重视“内容为王”,适应互联网思维,满足受众需求

5.2 注重用户体验,提高技术创新,深化社交服务功能

5.3 改革人才管理机制,改进激励体制,促进人才选拔

5.4 突破定势思维,转换盈利模式,借鉴“付费墙”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本文将“澎湃新闻”作为案例,通过对“澎湃新闻”进行实地的调研、考察和采访,从中国报业转型的背景、“澎湃新闻”的创新举措、“澎湃新闻”实践探索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澎湃新闻”的实践探索对中国报业转型的启示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力求在报业整体行业衰落的形势下,对中国报业转型之路进行一些深度思考。
  笔者认为,在报业转型的过程中,应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受众喜好,建立数据库,通过发展垂直线下服务,延伸其商业模式;注重“内容为王”,向数据新闻、视频化新闻以及场景体验等方式延伸,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报道方式,满足受众的阅读习惯;改革人才管理机制,改进激励体制、促进人才选拔,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突破定势思维,转换盈利模式,借鉴“付费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