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部五省区农牧民包虫病健康传播策略研究
【6h】

西部五省区农牧民包虫病健康传播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

1.3 本研究所运用的理论知识

2.1 研究目的

2.2 调查情况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对象及样本抽样

2.5 问卷设计及调查人员组成

2.6 资料收集及质量保证

2.7 调研障碍及解决办法

第三章 数据描述统计分析

3.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概述

3.2 与包虫病防治相关的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概况

3.2.1 包虫病防治相关饮食习惯概况

3.2.2 包虫病防控相关畜牧养殖环境和周边自然环境概况

3.3 调查对象对牛羊采取包虫病防控措施概况

3.4 农牧民包虫病防控知信行概况

3.4.1 包虫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3.4.2 包虫病防治措施掌握情况

3.4.3 包虫病相关生活习惯概况

3.4.4 包虫病防控相关的自我意识和行为信息概况

第四章 数据统计推断分析

4.1 西部农牧民包虫病健康知识知晓率

4.1.1 包虫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基本情况

4.1.2 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包虫病知晓率之间的关系

4.2 西部农牧民包虫病相关的健康信念

4.2.1 西部农牧民包虫病健康信念基本情况

4.2.2 农牧民包虫病健康信念回归分析

第五章 其他相关发现

5.1 包虫病宣传干预工作科学性低

5.2 西部农牧民对包虫病防控知识的认知上存在一定误区

5.3 藏族农牧民对捕杀流浪犬的态度发生转变

5.4 西部农牧区兽医对包虫病专业知识了解程度较低

5.5 手机在西部农牧民中较为普及

5.6 学校针对包虫病健康教育宣传较少

第六章 有效提高包虫病健康传播效果的策略

6.1 不应过度高估宗教民族差异等各方面对开展宣传健康知识工作的干扰

6.3 提高干预措施实施的便利性和减少实施防范措施的心理障碍

6.4 采用适合西部农牧民实际情况的宣传手段和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和宣传干预工作

6.5 继续在西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推广普通话

6.6 相关部门需充分认识包虫病宣传干预的极端繁重性

6.7 健全宣传干预和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估机制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包虫病是由寄生于犬、狼、狐狸等动物的棘球蚴感染人和动物所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中国是世界上包虫病流行范围最广的国家之一。包虫病在中国西部地区流行严重,不仅危害畜牧业生产,而且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影响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是导致部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严重影响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的重大传染病。开展健康传播是包虫病防治的重要措施,通过研究掌握西部地区农牧民对包虫病的态度、健康防控知识的了解程度与感染包虫病相关的日常行为,对进一步提高中国包虫病健康传播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五省(区)的包虫病高发区的农牧户作为调查的总体,选取以上地区部分包虫病流行县开展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213份。结果显示,西部五省(区)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仅为21.3%,远低于《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年)》提出的达标要求。通过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省份、宗教、语言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与西部五省农牧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之间的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由于主客观原因,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家庭是否有包虫病患者等统计学变量与知晓率之间的联系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将健康信念五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预测西部农牧民的防治行为,结果显示,回归模型是显著的,知道防治行为的障碍、采取防治措施的自信心和动力、知道包虫病的严重性和知道防控包虫病的利益是显著的预测变量,而知道包虫病易感性对防治行为的实施影响不大。
  因此,干预效果的正面宣传和营造社会广泛防治的氛围是未来西部包虫病防范知识宣传的重点。笔者建议提高实施干预措施的便利性,减少实施防范措施的心理障碍,采用适合西部农牧民实际情况的宣传策略进行健康教育和宣传干预工作,在西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继续推广普通话,健全宣传干预或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估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