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西靖西下甲南壮山歌美学研究
【6h】

广西靖西下甲南壮山歌美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选题的意义与目的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靖西下甲南壮山歌的源流分析

2.1 靖西下甲概况

2.1.1 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2.1.2 民俗民风与生态环境

2.2 靖西下甲南壮山歌的源起与主流

2.3 靖西下甲南壮山歌“流"的表现手法

2.3.1 运用了大量的比兴手法

2.3.2 用方言反映当地的民俗风情

2.3.3 排比修辞手法的使用

2.3.4 巧用押韵

2.4 靖西下甲南壮山歌的存在现状分析

第三章 靖西下甲南壮山歌的美学特征与审美表现

3.1 靖西下甲南壮山歌的自然美

3.1.1 舒适的气候条件

3.1.2 独特的地理环境

3.2 靖西下甲南壮山歌的社会美

3.2.1 别具韵味的民俗习惯

3.2.2 和睦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交往

3.2.3 民族风情浓郁的建筑特色

3.3 靖西下甲南壮山歌的艺术美

3.3.1 旋律悠扬婉转之美

3.3.2 独特的唱词唱腔之美

3.3.3 丰富有趣的题材之美

3.3.4 严谨的歌韵尾字之美

3.3.5 表演方式多样化之美

3.4 靖西下甲南壮山歌的审美表现

3.4.1 歌者:壮乡山水养育歌唱灵魂

3.4.2 歌俗:源于对生活的感悟

3.4.3 歌艺:“淡和”艺术凸显文化底蕴

第四章 靖西下甲南壮山歌的审美功能与价值

4.1 以情感人,寓教于乐

4.2 娱乐身心,寓教于生活

4.3.1 提高个人品德修养

4.3.2 提高文明礼貌素养

4.3.3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4 提升家庭美育素养

4.4.1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4.4.2 弘扬尊老爱幼的品格

4.4.3 加强邻里间的凝聚力

第五章 靖西下甲南壮山歌的传承及展望

5.1 加强山歌在社会变迁中的文化适应

5.2 重视山歌的保护与开发

5.2.1 政府部门提供发展平台

5.2.2 建立山歌学堂,培养人才

5.2.3 旅游产业与山歌文化相结合

5.2.4 利用现代传播载体弘扬山歌文化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成果

展开▼

摘要

广西靖西下甲南壮山歌是壮族的先人们留给后代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靖西下甲南壮山歌人文历史深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歌词比喻生动形象、韵律清新自然、曲调悠扬动听。
  本文以“广西靖西下甲南壮山歌的美学特征”作为研究视角,通过收集文献资料、田野调研等方法,在获得大量相关史料的基础上,结合了社会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美学等学科,并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对靖西下甲南壮山歌的艺术源流、美学特征、审美表现、功能价值等进行了宏观有机动态的理论把握。不仅如此,本文还针对研究对象的创作、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
  本论文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前言部分主要阐述靖西下甲南壮山歌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学术进程。另外,选题意义、目的、相对应研究方法也在本章有所体现,由此可确立本文研究基本思路。正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靖西下甲南壮山歌的源流分析。首先,介绍了当地概况;其次,介绍了当地山歌的源起与主流以及“流”的表现手法,最后分析出南壮山歌的存在现状;第二部分,靖西下甲南壮山歌的美学特征与审美表现。其中,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三个方面分别对靖西下甲南壮山歌的美学特征进行详细解读,对“歌者”、“歌俗”、“歌艺”的审美表现进行了感性直觉与理性直觉的分析;第三部分,靖西下甲南壮山歌的审美功能与价值。通过“以情感人,寓教于乐”、“娱乐身心,寓教于生活”、“增强社会功德意识”、“提升家庭美育素养”四个方面,揭示其审美功能与价值;第四部分:靖西下甲南壮山歌的传承及发展。结语部分,笔者详细分析了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总结了全文,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