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北部湾港口的“港-腹”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6h】

我国北部湾港口的“港-腹”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基础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区域范围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研究述评

2.1 主要概念界定

2.1.1 港口与港口腹地

2.1.2 “港—腹”系统

2.2 “港—腹”经济协调发展经典理论依据

2.2.1 系统理论

2.2.2 地域分工理论

2.2.3 核心—边缘理论

2.2.4 增长极理论

2.2.5 协同理论

2.3 相关研究进展与述评

2.3.1 港口腹地辐射范围相关研究

2.3.2 “港—腹”经济关系相关研究

2.3.3 简要评述与思考

第三章 我国北部湾港口群腹地特征分析

3.1 北部湾港口腹地地域范围的交叉重合特征

3.1.1 港口腹地空间范围的交叉重合

3.1.2 港口腹地交通网络的交叉融合

3.2 港口及腹地发展现状分析

3.2.1 我国北部湾沿海港口发展现状

3.2.2 港口的西南腹地发展现状

3.3 港口腹地范围分析模型构建

3.3.1 港口影响力特征

3.3.2 场强模型

3.3.3 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

3.4 港口腹地范围划分分析

3.4.1 模型计算

3.4.2 模型结果分析

第四章 我国北部湾港口与腹地协调发展分析

4.1 港口与腹地协调发展现状

4.2 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构建

4.2.1 腹地城市工业化阶段划分

4.2.2 协调发展度与相对发展度模型

4.3 测算结果分析

4.3.1 腹地工业化阶段划分

4.3.2 协调发展分析

4.4 港口与腹地协调发展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4.4.1 港口定位不明确,存在货源竞争

4.4.2 系统整体实力不足,缺乏互动动力

4.4.3 缺乏组织协调机制,统筹规划不足

4.4.4 利益协调机制缺失,主体目标分化

4.4.5 相关人才培育不足,阻碍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推进我国北部湾港口的“港—腹”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5.1 引导港口专业化发展,打造港口品牌

5.2 提升整体实力,促进“港—腹”互动升级

5.3 建立跨区域协调机制,有效整合港口群

5.4 创新利益协调机制,统筹平衡利益主体

5.5 加强专业人才建设,助力“一带一路”战略

第六章 结论

6.1 基本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经济全球化与开放发展背景下,陆地经济需要走向海洋,海洋经济亦需依托陆地得以加强,港口与腹地关系必然日趋紧密。论文根据已有相关文献,从相关理论研究为“港—腹”经济协调发展找到理论支撑,并从港口腹地范围划分相关研究、“港—腹”经济关系相关研究两方面进行整理和评述,梳理出论文研究框架。
  本文将以北部湾城市群内地理位置临近的北海港、钦州港、防城港、湛江港及其在大西南地区的76个腹地城市为研究对象,建立港口实力与腹地经济实力评价体系,引入场强模型对港口影响力进行测评,结果表明:港口场强空间分布符合“核心—边缘”理论特征,距离对港口影响力产生负面影响,腹地城市经济实力则一定程度上抵消距离影响。根据各港口场强的相对大小对港口腹地范围进行划分。依照钱纳里工业阶段划分理论判断各港口腹地所处发展阶段,建立协调发展度模型与相对发展度模型,分析各阶段港口与腹地协调发展类型,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港口与直接腹地协调发展度有不同程度提高,至2016年,北海港协调发展类型为Ⅰ型:拮抗,港口滞后腹地;钦州港为Ⅵ型:磨合,港口超前腹地;防城港为Ⅳ型:磨合,港口滞后腹地;湛江港为Ⅷ型:协调,港口腹地同步发展。各港口与间接腹地协调发展多数进入磨合阶段。最后,本文从引导港口专业化发展,打造港口品牌、建立跨区域协调机制,有效整合港口群、创新利益机制,统筹平衡利益主体、提升系统整体实力,促进“港—腹”互动升级、加强“港—腹”人才建设,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