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梦”背景下《工人日报》劳动模范形象呈现分析
【6h】

“中国梦”背景下《工人日报》劳动模范形象呈现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关于典型报道的研究现状

1.3.2 关于国内劳动模范的研究现状

1.3.3 《工人日报》劳动模范报道的发展历程

1.3.4 媒体对中国梦报道现状的研究

1.4 理论背景

1.4.1 形象与媒介形象

1.4.2 话语分析

1.5 研究设计

1.5.1 内容分析法

1.5.2 话语分析法

第二章 劳动模范报道的内容分析

2.1 《工人日报》劳动模范构建方式

2.1.1 报道规模

2.1.2 报道篇幅

2.1.3 报道角度

2.1.4 消息来源

2.2 《工人日报》劳动模范形象呈现

2.2.1 性别分析

2.2.2 年龄分析

2.2.3 职业分析

2.2.4 劳动模范的行为形象分析

2.2.5 劳动模范的精神品质构成

第三章 劳动模范报道的新闻话语分析

3.1 样本选择

3.2 宏观结构与新闻图式分析

3.2.1 命题数量

3.2.2 新闻图式分析

3.3 微观语义分析

3.4 修辞分析

3.4.1 事实修辞

3.4.2 情感修辞

3.4.3 细节修辞

第四章 《工人日报》劳动模范形象构建的阐释

4.1 体现《工人日报》的定位

4.1.1 以服务工人为宗旨

4.1.2 时代赋予工人新的内涵

4.1.3 根据政策偏向工人劳模

4.2.1 “敬业”需“精业”

4.2.2 “传帮带”是爱岗敬业精神的实现途径重

4.3 劳动模范经济价值相对下降“匠人”形象凸显

第5章 《工人日报》劳动模范构建带来的启示

5.1 连续报道形成品牌

5.2 选好典型塑造真实的劳动模范

5.3 讲好劳模故事培育社会共同价值观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在我国,劳动模范的形象和光荣事迹是主流媒体报道的重点,作为典型人物的一种,劳动模范在宣传主流价值观、凝聚社会向心力上具有强大作用。为了研究这一群体在媒介上呈现出怎样的形象,本文将选取《工人日报》2013年-2016年刊登的劳动模范报道和出现在《工人日报》上的劳动模范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新闻话语分析法,呈现在“中国梦”背景下构建出的劳动模范形象及其构建过程。
  《工人日报》在构建劳动模范形象时,首先体现了自身定位,《工人日报》是一张为工人阶级服务的报纸,以工人为主要受众,为工人服务;时代变迁,对工人的要求和工人的形象已经有所改变,《工人日报》在舆论上为工人造势;政策的偏向也使得工人劳动模范在新时期出现频繁。其次《工人日报》构建出的劳动模范突出体现了爱岗敬业的精神品质,具体可从技术攻坚和“传帮带”两个行为形象中解析出来。另外,《工人日报》近年来塑造劳动模范形象时,不再如改革开放初期,将劳动模范在经济方面的贡献放在特别突出位置,而是转向塑造劳动模范“匠人”的形象,这源于国家对工匠和工匠精神的重视。
  从《工人日报》劳动模范的形象构建过程中得到启示,首先在报道方面要保持连续,形成品牌;其次在选择典型人物过程中,尽量避免重蹈覆辙,要塑造真实的、贴近群众的劳动模范人物;再者,讲好劳模故事,将主流价值观念融入报道中。《工人日报》对劳动模范的报道,体现出党和国家借助媒体展现劳动者风姿,并以此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奋斗的政治基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