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西西北部核桃真菌性病害调查及核桃炭疽菌防治研究
【6h】

广西西北部核桃真菌性病害调查及核桃炭疽菌防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核桃概述

1.2 广西核桃发展现状

1.3 核桃真菌性病害研究进展

1.3.1 核桃腐烂病

1.3.2 核桃溃疡病

1.3.3 核桃白粉病

1.3.4 核桃褐斑病

1.3.5 核桃根腐病

1.3.6 核桃枝枯病

1.3.7 核桃茎点霉黑斑病

1.3.8 核桃炭疽病

1.4 炭疽菌分类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本研究的总体技术路线

2.1 材料

2.1.1 病害样本的采集与病原菌的分离

2.1.2 致病性测定供试树种

2.1.3 主要使用仪器设备及试剂

2.1.4 用于结果分析的软件

2.2 广西西北部核桃真菌性病害调查方法

2.2.1 病害调查地点

2.2.2 病害调查对象

2.2.3 病害田间调查方法

2.2.4 病害分级标准及其计算标准

2.3 病原菌分离纯化及鉴定

2.3.1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2.3.2 病原菌致病性测定

2.3.3 病原菌形态学鉴定

2.3.4 病原菌分子鉴定

2.4 广西核桃炭疽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2.4.1 温度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2.4.2 pH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2.4.3 不同培养基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2.4.4 不同光照处理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2.4.5 致死温度测定

2.5 广西核桃炭疽病防治试验

2.5.1 室内杀菌剂筛选

2.5.2 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2.5.3 生防菌对病原菌菌丝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广西西北部核桃真菌性病害调查结果

3.1.1 核桃根腐病

3.1.2 核桃枝枯病

3.1.3 核桃茎点霉黑斑病

3.1.4 核桃炭疽病

3.2 核桃炭疽菌单基因、多基因系统学分析

3.2.1 核桃炭疽菌ITS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

3.2.2 核桃炭疽菌ACT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

3.2.3 核桃炭疽菌CHS-1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

3.2.4 核桃炭疽菌TUB2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

3.2.5 核桃炭疽菌GAPDH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

3.2.6 核桃炭疽菌多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

3.3 核桃炭疽菌生物学特性测定

3.3.1 温度对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3.3.2 pH对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3.3.3 不同培养基对炭疽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3.4 不同光照处理对炭疽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3.5 茵丝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的测定

3.4 广西核桃炭疽病防治试验结果

3.4.1 室内杀菌剂筛选结果

3.4.2 田间防治试验结果

3.4.3 生防菌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4.1 结论

4.1.1 广西西北部核桃发生4种真菌性病害,以核桃炭疽病发生最严重

4.1.2 广西西北部核桃真菌性病害的病原种类

4.1.3 核桃炭疽菌生物学特性

4.1.4 核桃炭疽病防治试验

4.2 讨论

4.2.1 核桃真菌性病害

4.2.2 核桃炭疽茵生物学特性研究

4.2.3 核桃炭疽病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2015年至2017年对广西河池市的凤山县、环江县、金城江区和百色市乐业县等核桃种植区开展核桃真菌性病害病原、分布和危害程度的调查,并进行了核桃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测定、室内药剂筛选和病害田间防治试验,结果如下:
  1、核桃真菌性病害的病原鉴定
  经过两年的调查,确定了广西西北部核桃真菌性病害分别为核桃根腐病、核桃枝枯病、核桃茎点霉黑斑病和核桃炭疽病等4种。经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后,结合其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比对,首次将广西西北部核桃根腐病的病原鉴定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核桃枝枯病的病原鉴定为胡桃楸拟茎点霉(Phomopsis juglandina)及核桃茎点霉黑斑病的病原鉴定为茎点霉属真菌(Phoma sp.)。结合形态学特征与病原菌的ITS序列(核糖体转录间隔区序列基因)、ACT序列(肌动蛋白基因序列)、CHS-1序列(几丁质合成酶A基因序列)、TUB2序列(β-微管蛋白基因)及GAPDH序列(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确定广西西北部不同地方分离所得的五个核桃炭疽菌菌株均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2、核桃炭疽病的发生与危害
  核桃炭疽病是广西西北部发病最严重的真菌性病害,其发病率范围从20%至100%,多处苗圃发病率都高达90%以上,其病情指数范围在5至90之间,不同品种间发病严重程度差别较大,其中铁核桃病情指数最低,其他品种均发病严重。
  3、核桃炭疽菌生物学特性
  核桃炭疽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0℃到40℃范围内,其中25℃为最适生长温度;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10℃-40℃温度范围内能顺利萌发,28℃为最适萌发温度;菌丝在pH3-10范围内生长良好,其中pH7为最适生长pH值,分生孢子在pH4-9内均能萌发,其中pH7为最适萌发pH值;在测试的培养基中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为茂盛,而OMA培养基最不利于菌丝生长,PDA培养基最有利于病原菌产孢,而COA培养基最不利于病原菌产孢;全黑暗(24h)处理相对最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65℃10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3℃20min。
  4、核桃炭疽病室内药剂筛选、生防菌筛选
  五种杀菌剂对核桃炭疽菌室内抑菌效果由弱至强排序为:吡唑醚菌酯>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对TA3-4和TB5-2两株菌株的EC50值分别为0.0561mg/L和0.0605mg/L。
  测定了五种生防菌对核桃炭疽菌的抑制效果,枯草芽孢杆菌B11对于五株菌株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达48%以上。
  5、核桃炭疽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
  测定三种药剂对核桃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25%吡唑醚菌酯防治效果达82.23%,45%咪鲜胺防治效果达到80.26%,40%苯醚甲环唑防治效果为75.98%。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