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差错网络上的分层多描述联合编码及其传输性能的研究
【6h】

差错网络上的分层多描述联合编码及其传输性能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绪论

1.1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1.3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视频通信概述

2.1视频通信差错控制的动机与方法

2.2典型的视频应用系统与通信网络

2.2.1视频应用系统特点

2.2.2视频传输的通信网络

2.3视频传输差错控制与掩盖技术的发展状况

2.3.1前向差错控制技术

2.3.2后向差错掩盖技术

2.3.3协同差错掩盖技术

2.4视频压缩编码标准

2.4.1标准化组织

2.4.2多媒体通信系列标准

2.4.3 H.26X系列视频压缩标准

2.4.4 MPEG系列视频压缩标准

2.5本章小结

第三章分层与多描述编码的理论研究

3.1分极编码

3.1.1质量可分级性

3.1.2空间可分级性

3.1.3时间可分级性

3.1.4频率可分级性

3.1.5方案组合

3.2多描述编码

3.2.1多尺度量化(Scalar Quantization)

3.2.2空域子采样(Spa tial domainsub-sampling)

3.2.3变换域子采样(Transform domain sub-sampling)

3.2.4相关性变换编码(correlation inducing coding)

3.3联合编码的提出与设计思路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联合编码的结构设计与实现

4.1联合编码结构

4.2联合编码实现

4.2.1第一类联合编码实现

4.2.2第二类联合编码实现

4.3联合编码仿真

4.3.1仿真内容

4.3.2编码器性能

4.3.3信道均衡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5.1第一类编码仿真

NO ARQ

ARQ=1

ARQ=2

5.2第二类编码仿真

NO ARQ

ARQ=1

ARQ=2

5.3本章小结

第六章论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并发表的论文

致谢

原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自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INTERNET的普及应用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通信行业开始对宽带通信技术重视起来.随着xDSL,cable modem和3G无线网络等各种宽带传输途径的实现,数据传输速率大大提高.高带宽使得多媒体通信成为可能,多媒体编码技术随之发展.随着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由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而形成的多媒体通信业务,正日益成为人们研究、开发的热点,并初步达到了实用水平.但对比具有越来越高带宽的无线信道和IP网,实时多媒体通信的QoS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差错网络上的多媒体通信技术更成为研究的重点.该论文首先介绍了视频通信研究领域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介绍选题定位与研究意义,并对视频通信的网络环境和国际标准做了简要介绍,为整个论文的研究背景作了分析.在此背景之上提出了分层与多描述联合编码.首先是理论上的分析,研究了现有的分层编码方法和多描述编码方法,其各自优缺点,然后针对这些问题,阐述了联合编码的设计初衷,作出理论上的结构性能分析.最后为该文的编码结构建立了仿真环境,对提出的联合编码结构进行了仿真测试,对性能结果作出分析.该文通过结合传统的分层编码LC和多描述编码MDC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差错网络视频/图像传输的联合编码结构LMDC.该结构的优势在于结合并增强了了分层编码的结构特点,即一次编码,按需多样解码.而且通过仿真,可以得到整体最优的传输性能和抗差错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