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强制戒毒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同伴教育研究
【6h】

强制戒毒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同伴教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1章前言

第2章材料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3评估方法

2.4统计分析方法

第3章结果与分析

3.1戒毒学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线调查

3.2干预组和对照组实施不同干预手段后的比较

第4章讨论

4.1吸毒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

4.2吸毒人群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4.3研究存在不足

4.4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原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中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经历了传入期(1985-1988年)、扩散期(1989-1994年)和快速增长期(1995至今)三个阶段。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艾滋病流行仍以共用注射器吸毒途径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1995年以来,吸毒人群HIV感染率呈现增加趋势,且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在吸毒人群艾滋病流行形势日趋严峻的同时,吸毒人群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吸毒者通过共用针具吸毒造成了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快速蔓延,同时又通过无保护性行为向桥梁人群扩散。因此,针对吸毒人群开展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我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有者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强制戒毒所内戒毒学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并采用同伴教育的手段对其进行宣传,为研究如何有效开展针对吸毒人员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从而有效遏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以及桥梁人群中的进一步蔓延扩散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和方法:本研究于2005年4月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了广州市三间强制戒毒所的428名戒毒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基线问卷调查,了解广州市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 将其分为两组,戒毒学员人数多的甲戒毒所作为干预组,在戒毒学员中选择同伴教育者,由其对其他戒毒学员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同伴教育。人数少的乙、丙两个戒毒所戒毒学员合并作为对照组,研究人员对这组戒毒学员进行以播放宣传录像为手段的视听教育。 评价方式为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戒毒学员进行干预前后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利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一、戒毒学员的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戒毒学员对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吸毒和高危性行为减少伤害知识方面的得分相对较高,但对于共用水杯餐具、接触HIV/AIDS患者的眼泪汗液、礼节性的接吻等较为密切的生活接触以及蚊虫叮咬等问题的认识水平较低。对于安全套的正确使用和态度方面的得分未达到及格水平。 二、艾滋病防治知识同伴教育效果:以同伴教育为手段的干预组和以视听式教育为手段的对照组戒毒学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在干预后都有了明显提高,但同伴教育所取得的效果要优于视听教育。 结论:本次研究选择了自制问卷,对吸毒人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吸毒人员虽然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于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对于如何正确安全套方面的知识仍需进一步的提高。 通过与视听式教育的对比,说明在强制戒毒所内开展以吸毒人员为主的同伴教育宣传模式是可行的,可以有效提高戒毒学员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也为更加有效的开展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