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术中ATP生物荧光定量分析法评估残肝实质储备功能的实验研究
【6h】

术中ATP生物荧光定量分析法评估残肝实质储备功能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2 Aim and purpose

Chapter 3 Methods and Material

Chapter 4 Results

Chapter 5 Discussion

Chapter 6 Conclusion

Chapter 7 References

Acknowledgment

Figures and graphs(附图)

原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研究目的:探索术中ATP生物荧光定量分析作为评估残肝实质储备功能的有效参数的可行性。 研究材料和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32例肝切除手术病例进行前瞻性随机研究。所有的病例于术前进行肝功能评估。术中无菌收集肝切除标本,同时标本经过酶解、消化;培养细胞悬液,离心;肝细胞计数,稀释细胞悬液,加入ATP提取液用于ATP检测。手术后肝切除标本常规病理检查。根据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为三组:正常组(A组,无血生化指标的改变和肝硬化组织学证据),大结节性肝硬化组(B组)利混合型组(C组,小结节性肝硬化和肝脏其他组织学病变)。对各组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单个肝细胞ATP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因肝疾病或肝外疾病行肝切除的32例病例中,男27例(占84.38%),女5(占15.62%)。年龄33-76岁(中位年龄53.5岁)。所有病例临床病理分级为正常组(GroupA)7例(21.88%),大结节肝硬化组(GroupB)9例(28.12%)和混合组(GroupC)16例(50.00%);各组肝细胞ATP检测水平分别为:正常组438.66±186.97mol/cell,大结节型组1224.66±373.37mol/cell和混合型组697.39±402.24mol/cell。大结节型组和混合型组中ATP的平均值与正常组ATP的平均值比较,差异显著(1224.66±373.37mol/celland697.39±402.24mol/cellvs.438.66±186.97mol/cell,p<0.0004);同时,大结节型组中ATP的平均值明显高于混合组ATP的平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24.66±373.37mol/cellvs.697.39±402.24mol/cell,p(b-c)=0.004)。统计资料分析表明,ATP与AST(R=0.60933,p=0.0002),TBIL(R=0.61458,p=0.0002),ALB(R=0.51684,p=0.0025)和PT(R=0.68931,p=0.0001)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正常组7例患者乙肝表面抗原均为阴性,大结节型组9例患者中有8位(88.88%)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混合型中16例患者中有8例(50%)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大结节型组中9例患者有8例(88.88%)肝癌;5例脂肪肝中有4例(80%)肝癌。32患者中8例(25%)进行肝移植的根治性手术治疗,到目前为止已有2例(6.25%)肝移植患者死亡。 研究结论: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认为,术中肝细胞ATP检测水平可提供预测残肝储备功能的有效信息。有助于判断手术高风险状态和术后恢复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