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8~12岁学龄儿童视觉认知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h】

8~12岁学龄儿童视觉认知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对象和方法

第三章结果

第四章讨论

第五章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人类观察认识客观世界,适应外界环境,要通过大脑高级中枢处理各种感觉器官接受的外界信息,其中80%以上来源于视觉系统接受的视觉信号。视觉认知是高级的综合信息处理过程,对物体属性包括类别、本质、运动和规律以及用途等深层次的认识。正常视觉认知的形成要求有视觉信息的正常输入、传导和处理三方面的基本保证。 广大学龄儿童处于急需汲取大量科学知识的阶段,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对他们在此期间出现的各种学习困难以及因此出现的情绪行为问题的研究涉及医学、教育和心理等广泛领域,目前的研究关注焦点集中于认知障碍,尤其是视觉认知障碍的范畴。 立体视觉是双眼视觉的最高阶段,其形成是涉及视皮质以外大脑高级整合区的一项复杂的认知过程,因此是视觉认知研究的重要范围。影响立体视的因素很多,包括年龄、视力、屈光不正、弱视、斜视、调节、集合异常、双眼不等像和视野,此外还包括视觉结构能力及视觉经验等。 本顿视觉保持测验,是Benton于1955年制订的,综合反映对二维图形的视觉记忆、视觉知觉、视觉结构能力的单项视觉认知测验,适用于8岁以上儿童和成人,是神经心理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常用方法之一。 学习成绩是儿童的认知功能最直观、最重要的反映,这也是家长、教育工作者及社会最为关注的指标。 本课题以立体视、本顿视觉保持测验、学习成绩作为视觉认知的评价指标,从眼视光学角度,结合神经心理学研究探讨视觉认知的影响因素,探讨弱视、屈光不正、斜视、调节集合等视觉因素与视觉认知的相关性,对于研究视觉认知障碍的诊断、治疗、训练标准及预防措施的建立,都有重要意义。 目的: 调查8~12岁学龄儿童视觉认知状况,探讨弱视、屈光不正、斜视、调节、集合等视觉因素与视觉认知的相关性。 方法: 1、研究对象:普查对象:翁源县241名二至六年级小学学生,其中男118名(49.0%),女123名(51.0%),年龄8~12岁,平均为10.63岁。 病例分析对象:本院斜弱视专科门诊确诊的弱视患者31例、屈光不正患者38例、斜视患者20例、单眼调节幅度异常患者35例、双眼调节灵敏度异常患者30例、集合近点异常患者30例,随机抽取眼科普通门诊选8~12岁外眼病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30例,年龄8~12岁,平均9.68岁。 2、检查方法及分组指标 (1)眼科检查: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裸眼远、近视力;以裂隙灯、直接检眼镜检查排除眼球的器质性疾病;视觉诱发电位(VEP)除外视路传导功能异常者。 (2)视觉技巧的检查:复方托品酰胺散瞳后电脑验光仪验光了解屈光状态,次日复光后了解矫正视力;用聚光电筒角膜映光法、遮盖试验检查眼位及了解有无斜视及九方位眼球运动;推进法测量单眼调节幅度、集合近点;±2.00D Flippers镜片检测双眼调节容易程度。 (3)视觉认知的检查:通过颜氏随机点立体视图了解近立体视功能;采用本顿视觉保持测验对视知觉、视觉记忆、视空间结构能力进行评估;取2003~2004学期期中考试的语文及数学成绩为学习成绩的评估指标。 (4)结果判断标准及分组: ①弱视组为任何一眼矫正远视力<0.9者。 ②屈光不正组为验光结果,以等效球镜法将柱镜屈光度转化为球镜屈光度,负球镜度数≥0.5D者及正球镜度数≥0.5D者。 ③斜视组为角膜映光法及遮盖试验呈显性内外斜者 ④单眼调节幅度异常组为根据表1标准判断任一眼调节幅度异常者。 ⑤双眼调节容易程度异常组为根据表2标准判断异常者。 ⑥集合异常组为集合近点结果根据表3标准判断异常者。 3、统计分析: 通过SAS统计软件的卡方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相关性统计。多因素分析方法包括Logistic回归分析、enter法多重回归分析。 结果: 1、普查组结果提示弱视、屈光不正、斜视、调节异常、集合近点等视觉因素是立体视、视觉保持测验异常及学习成绩的危险因素。 2、弱视组、屈光不正组、斜视组、单眼调节幅度异常组、双眼调节灵敏度异常组、集合近点异常组立体视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3、弱视组、单眼调节幅度异常组、双眼调节灵敏度异常组和集合异常组本顿视觉保持测验正确得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有显著性差异。斜视组、屈光不正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4、弱视、屈光不正、斜视、单眼调节幅度异常、双眼调节灵敏度异常、集合近点异常均为立体视觉异常的危险因素。 5、弱视、单眼调节幅度异常、双眼调节灵敏度异常、集合近点异常为影响本顿视觉保持测验结果的危险因素。 6、弱视、斜视、单眼调节幅度异常、集合近点异常分别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均为危险因素。 结论: 1、普查组8~12岁学龄儿童立体视异常检出率较高。 2、门诊病例研究组中弱视、屈光不正、斜视、调节、集合异常均与立体视异常相关。弱视、调节、集合异常对视觉保持测验结果有影响。调节、集合异常对学习成绩有影响。8~12岁学龄儿童视觉认知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开展除视力以外的视觉功能和视觉技巧的普查,早期发现并干预影响认知功能的各种危险因素,予以积极防范、治疗和功能训练,对于提高学龄儿童身体综合素质,改善影响认知的各种异常视觉因素,提高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