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及发展机制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6h】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及发展机制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第1章研究背景及论文设计

1.1研究背景

1.2论文设计

1.3小结

第2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及空间发展机制与模式的概念与静态分析

2.1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及机制与模式的概念和内涵

2.2广东地域空间结构的静态分析

2.3转型期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2.4小结

第3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理论演进及核心理论体系的构建

3.1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的产生、演进与文献综述

3.2转型期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核心理论构建:集聚—扩散理论体系

第4章转型期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理论扩展:机制与模式

4.1地区间非均衡空间集聚发展模式

4.2城市—产业的空间集聚发展机制

4.3跨区域中跨国公司的空间合作机制与空间效应

4.4产业区企业技术创新的空间扩散—集聚机制与空间特性

4.5区域中企业网络空间结构模型及形成机制

4.6地理微观单元—县域规划的动力机制与空间开发模式

4.7本章小结

第5章实证与案例分析(一)

5.1地区间非均衡空间集聚发展模式实证分析

5.2城市—产业的空间集聚发展机制的案例分析

第6章案例与实证分析(二)

6.1跨区域中跨国公司的空间合作机制与空间效应的案例分析

6.2区域中企业网络空间结构模型及形成机制的实证分析

第7章案例分析(三):产业区企业技术创新的空间扩散—集聚机制与空间特性

7.1顺德家电产业区的演化路径

7.2顺德家电新产业区企业技术创新的区域空间特点分析

7.3顺德家电产业区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7.4企业技术创新的空间战略选择与运行机制

第8章案例分析(四):县(市)域发展规划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优化

8.1县(市)域发展规划与空间布局的实践路经

8.2县(市)域发展规划及空间开发模式的案例分析

第9章结论与讨论

9.1主要结论

9.2主要创新点

9.3论文需进一步深化的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附 录攻读博士期间取得与博士论文有关的一些成果

后 记

论文原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区域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的一系列经济空间运动。在我国经济转型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新时期的发展要求直接影响未来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的变化与机制;因此,在经济转型时期,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与其它任何时期的都不同,有其特定的内容和涵义,对这一时期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及空间发展机制与模式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者选定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及空间发展机制与模式为主要研究内容,其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持续和创新发展。 第一部分,从中国经济转型期和全球经济形势的大背景下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型要求出发,引出研究主题。并在界定概念、回顾和评述区域经济空间理论与文献的渊源、发展和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转型期新背景下的区域经济空间发展的核心理论体系:集聚一扩散理论体系。 本文所构建的核心理论体系,旨在能正确解释转型期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并且能够实际运用这些理论解决问题,发展理论,预测未来。核心理论体系的实质就是讨论区域经济空间的资源配置问题;其理论观点均是围绕着核心一外围的空间结构来讨论集聚与扩散的空间运动。 第二部分,在核心理论体系的指导下,重点对由于转型期而产生的一些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空间问题、以及为了适应经济转型新时期要求所必须解决的区域空间问题,进一步进行理论分析和理论扩展,建立有关经济转型期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若干理论模式和机制。主要分三个层面进行理论扩展:第一,从地区层面入手,分析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差异性问题,建立地区间非均衡空间集聚发展模式;第二,从区域中的微观经济基本单元一企业入手,分析跨区域中跨国公司的空间合作机制与空间效应;分析区域中的企业网络的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及空间结构模型;分析产业区企业技术创新的空间扩散一集聚机制与空间特性;第三,从地理微观基本单元一县域入手,讨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布局与优化问题,建立地理微观区域一县域空间规划的动力机制和理论模式。 第三部分,论文以广东为例,从宏观区域空间和微观区域空间的不同空间尺度,对上述理论扩展所形成的空间发展机制与模式进行案例与实证分析。 全文的研究脉络是:区域经济空间问题的理论演化→理论核心体系构建→理论扩展→案例与实证分析。 本文研究的特色是:一、研究以核心理论体系为主线,层层递进,逻辑相连。即由全球与本土、省域、省内区域、城市及产业等宏观问题至县域、产业区空间和企业空间等微观研究领域。二、研究中着重宏观问题微观化,同时宏微观交融。在研究宏观问题时从微观的视角研究。比如在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对本土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所产生的影响时,采用微观经济学的数理分析,反映宏观领域的问题。同时,在研究微观领域问题时也交融着宏观的前提和背景,最终反映经济转型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等宏观问题。三、突出实证与案例分析。 论文的主要观点有: 企业网络是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空间网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竞争能力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支撑网、培育面和生长点。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资源配置效率是决定区域经济差异性大小的关键。要建立高等级的核心一外围型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模式,形成高效的集聚→扩散机制,核心区要建立引致决策最大化的集聚发展机制。 要重视城市聚集经济和空间结构及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建立;跨国公司作用下的集聚一扩散的空间效应是一个经济内生化过程;跨国公司具有优化本地区域空间资源效应、产业集聚放大效应和再次扩散效应。“新产业区”促成企业技术创新区域空间特性的形成,一个区域是否存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这个区域中的企业技术创新的空间扩散能力的强弱以及发展极作用的强弱直接相关。并且,一旦区域内产生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将对区域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企业网络的内生空间集聚模型是企业网络的主要模型;要充分重视县(市)域发展规划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新时期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县域规划是区域空间布局的突破口、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