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层螺旋CT血管重建对肝脏血管正常变异及病变的诊断和临床价值探讨
【6h】

多层螺旋CT血管重建对肝脏血管正常变异及病变的诊断和临床价值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略词中英文对照

声明

前言

第一章64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最佳扫描时间探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章正常人肝脏动静脉正常及变异的MSCTA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章64层MSCTA对肝脏血管病变显示能力的评价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附图一

附图二

附图三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目的:  1、探讨64层MSCT在肝脏不同时相血管成像的扫描时间,确定最佳的扫描时相,以期得到肝脏血管系统的最佳成像。 2、评价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血管分支的显示能力。 3、采用MSCTA技术对较大样本的活体正常人肝脏动静脉正常及变异进行统计分析。 4、评价64层MSCTA对肝脏血管病变的显示能力。 第一部分 64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最佳扫描时间探讨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2007年1月1日至1月31日在我院行上腹部CT检查的患者,要求无腹部手术病史,其血管系统完整。排除标准:(1)年纪小于18周岁者;(2)有肝脏疾患者(除外单发直径<2cm不影响肝血管观察的肝囊肿或血管瘤患者);(3)腹部其他器官疾病以及心脏功能障碍影响静脉回流的患者。选择符合上述条件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5~70岁之间,平均51岁。根据患者检查时间随机将20人,分为A、B两组,每组10人。 二、MSCT检查方法: 1、设备和材料采用Siemens Sensation 64层全身MSCT设备,碘对比剂为370mg I/ml碘比乐,剂量1.5ml/kg,注射流速为4ml/s,30ml生理盐水冲管。 2、MSCT扫描参数平扫及灌注增强扫描,平扫扫描参数为120kV,200mAs,采集64mm×0.6mm,螺距因子0.9,旋转时间0.5s;灌注扫描的扫描参数为120kV,100mAs,层厚7.2mm,采集24×1.2 mm,层数120层,扫描时间90s。完成平扫后观察图像确定患者是否符合入选标准,符合要求的患者按以下方式进行扫描。A组以肝门和B组以第二肝门为中心的层面,平静呼吸,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注射开始后连续低剂量轴扫。三、图像分析使用兴趣区(ROI)分别测量各时间点肝动脉(LA)、门静脉(PV)及肝静脉主干(LV)的CT值,得到相应血管的增强峰值时间,并取其平均值绘制时间一密度曲线。计算出该注射流率下肝脏MSCTA各期最佳延迟时间。 结论: 正常人在注射对比剂速度为4 ml/s,剂量1.5 ml/kg条件下, MSCTA最佳延迟时间动脉期是在开始注药后20~25s,静脉期是55~60 s,门静脉和肝静脉可以合期扫描。 第二部分正常人肝脏动静脉正常及变异的MSCTA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9月31日在我院行腹部MSCT检查者。排除标准与第一部分相同。符合上述要求的共150例,男82例,女68例,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45岁。  二、MSCT检查方法: 1、设备和材料采用Siemens Sensation 64层全身MSCT设备,对比剂为370mg I/ml碘比乐或400mg I/ml碘迈伦,剂量约2.0ml/kg,注射流速为4ml/s,30ml生理盐水冲管。 2、MSCT扫描参数行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扫描参数为120kV,200mAs,采集64mm×0.6mm,螺距因子0.9,旋转时间0.5s。完成平扫后观察图像确定患者是否符合入选标准,符合要求的患者按以下方式进行扫描:采用团注自动触发扫描,选择肝门平面腹主动脉做为触发区,注射对比剂后延迟5 s开始动脉期追踪扫描,当触发区CT值≥100Hu开始启动扫描。然后延迟25 s开始静脉期扫描,再延迟35 s后开始延迟期扫描。故平均扫描时间动脉期是在开始注药后20~25s,静脉期55~60 s,延迟期90~100s。 3、图像后处理对动脉期、静脉期扫描原始数据进行1mm层厚,0.7mm间距重建。使用西门子公司的后处理软件行MIP、SSD、VRT重建,重建中用自动或人工方法去除肋骨和脊柱等影响血管观察的部分。 三、观察指标: 1、图像质量:在工作站上对图像进行层厚为5mm薄层MIP重建,由三位放射科医生单独进行看图,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 2、MIP、SSD、VRT三种重建方法对肝内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的显示情况; 3、肝动脉的观察按Michels分型记录肝右、肝中及肝左动脉起源情况。 4、门静脉的观察主要记录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按Akgul等分型方法进行分型。 5、肝静脉观察指标包括:(1)肝静脉回流入下腔静脉情况。(2)根据肝右静脉形态按Nakamura分类法对肝右静脉进行分型。观察有无右肝副静脉出现,如有则观察其引流肝段的情况及汇入下腔静脉的位置。(3)根据肝中静脉形态按Marcos分型对肝中静脉进行分型。(4)根据Ⅳb段引流情况对肝左静脉进行分型。(5)肝静脉参数测量方法测量数据包括:肝静脉各主干与矢状线间所成角度、肝内静脉在肝内深度、肝静脉肝外长度、肝静脉与下腔静脉夹角、肝右静脉、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主干最大径、肝中静脉分支最大径、肝右后下静脉最大径。 四、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对图像质量及不同重建方法评价分类变量进行R×C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对数值变量选用Frequencies命令计算均数(-X)、标准差(SD)。 结论: 1、MIP及VRT重建总体优于SSD重建。观察目的不同应选择不同的重建方法,观察主干起始及分支走行可选用VRT,而观察细小血管和测量血管径线应用MIP图像。 2、肝中静脉的Marcos分型未能包括所有肝中静脉类型,建议增加另一种类型,即Ⅴ段的引流静脉粗而长,引流区域略大,Ⅳa段的引流静脉细。 3、右肝副静脉发生率高,肝右后下静脉所占比例最大,大部分右肝副静脉在肝门水平汇入下腔静脉。 4、肝动静脉系统变异较大,肝动脉变异率约为35%,门静脉变异率约为17%,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提供细微的动静脉系统分支图像,为术前制定详尽的手术计划提供依据,为活体肝移植术前提供综合评估。 第三部分64层MSCTA对肝脏血管病变的显示能力的评价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和入选标准选取2007年2月1日至2007年10月31 日在我院确诊的肝癌6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29例,男76例,女20例,年龄31~78岁之间,平均47岁。其中肝癌合并肝硬化37例,合并门静脉高压症23例,合并门静脉侵犯及癌栓47例,合并肝静脉侵犯及癌栓14例。 二、MSCT检查方法1、设备和材料采用Siemens Sensation 64层螺旋CT机,行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对比剂用法及扫描参数与第二部分相同。 2、MSCT扫描参数扫描方法与第二部分相同。 3、图像后处理对各期扫描原始数据进行1mm层厚,0.7mm间距重建。使用西门子后处理软件行多平面重建(mul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重建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重建,重建中用自动或人工方法去掉肋骨和脊柱等影响血管观察的部分。 结论: 1、在病变状态下的肝脏扫描,肝动脉及门静脉血管成像成功率高,但肝静脉血管成像的成功率明显降低。 2、在对病变血管进行观察时,应该多种重建方法互补,先用2D-MIP对血管和病变有个全面的观察,以防漏掉某些细微的改变,再用VRT和MIP有针对性的重建,进行多角度、多方位观察。 3、64排MSCTA可清晰显示肝脏血管病变,发现细微征象,为临床制定、优化治疗方案及评估疗效提供客观详细的影像学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