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心理理论”特征的研究
【6h】

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心理理论”特征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前言

1.1阿斯伯格综合征概述

1.2 ToM简介

1.3反语与ToM

1.4情绪理解与ToM

1.5 AS儿童的ToM研究现状

1.6可能的神经机制

1.7问题的提出

1.8本研究的目的

第二章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1.1 AS组

2.1.2 ADHD组

2.1.3正常对照组

2.1.4三组儿童基本情况的比较

2.2研究工具

2.2.1 MSST测试

2.2.2情绪识别测试

2.2.3蜡笔盒任务

2.2.4韦氏儿童智力测验

2.3研究方法

2.3.1 MSST的实施方法

2.3.2情绪识别测试的实施方法

2.3.3蜡笔盒任务的实施方法

2.3.4 C-WISC的实施方法

2.4分析指标

2.4.1 MSST测试

2.4.2情绪识别测试

2.4.3智力测验

2.5实验结果的处理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3.1 MSST

3.1.1 MSST得分

3.1.2 MSST与年龄和智商的相关分析

3.1.3蜡笔盒测试

3.1.4蜡笔盒测试的通过与否与得分、智商的关系

3.2情绪识别测试

3.2.1表情识别任务得分

3.2.2情绪归因任务得分

3.2.3特绪识别测试得分与年龄、智商的关系

3.3 MSST和情绪识别测试的相关

第四章讨论

4.1 AS在MSST中的特征

4.2AS在情绪识别测试中的特征

4.3 MSST和情绪识别测试的相关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1、研究目的: 阿斯伯格综合征是一种以社会交往困难,局限而异常的兴趣行为模式为特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近年来临床上对这类疾病命名倾向使用孤独症谱系障碍一称。 早先认为,儿童PDD是较罕见的生物缺陷性疾病;近年研究发现,PDD发病率有明显递增趋势,个别报道甚至高达1%。疾病分类分析显示,其中AS和高功能孤独症所占比例较大,而AS的症状不及孤独症典型,一些AS儿童甚至可以完成基本义务教育,既往临床上的误诊和漏诊率相当高。新近研究表明,AS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有较佳的转归,它对AS的预后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发育行为儿科学界评价和诊断AS的认知特征,并依此建立诊断体系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其中有关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认知评价与判断甚受关注,最具代表性的即所谓“心理理论”的研究。Flavell指出,ToM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儿童的社会关系及社会行为的发展,因而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AS心理理论能力的缺陷导致了社交障碍,虽可表现一定程度的与人交往的愿望,但其交往方式奇特、不圆滑。用ToM测试方法对AS的社会认知进行评估成为有关领域关注的热点。迄今为止,国外研制出多种对AS的ToM范式,旨在从不同角度研究AS患者社会认知缺陷的特征及其严重程度。但是文献回顾来看,有关研究仍存在诸多争议,甚至有的结论相反。目前国内对AS的心理理论特点的研究尚限于经典的ToM测试。 研究者多采用经典错误信念理解任务,将其作为衡量儿童是否拥有心理理论能力的一个指标。Flavell等认为,成熟的ToM应该考察儿童对他人心理各侧面的认识,如视知觉、注意、愿望、情绪、意图、信念以及相关的心理表征,故建议对各心理维度均应建构相应的研究范式。由此看出,预测和解释对方的情绪作为ToM的社会知觉一个组成部分是可行的范式,儿童再认和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为其未来多种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Klin和Volkmar等的研究发现,AS患者在情绪表达、情感调控、非言语情感信息的加工和推测事件等方面均有明显障碍,提示AS患者在自我情感调控和理解他人内心方面较正常人存在质的缺陷。为了解AS儿童的情绪判断能力和对讽刺比喻的理解特点,我们尝试编制了一套情绪识别测试法,并结合引进的讽刺比喻测试方法对一组AS儿童和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进行了测试比较。讽刺和比喻表征人的高级推理能力,其中除了一般类比推理能力外,还包含了更复杂的社会认知成分。根据Tager-Flusberg和Sullivan的“心理理论”两成分模型,情绪理解是ToM的社会知觉成分,而讽刺语属于ToM的社会认知成分,且具有较多的语用功能,如批评功能、幽默功能和礼貌功能等。文献回顾来看,同类研究极少利用讽刺内容的方式探索研究AS的心理理论能力。为探索AS儿童对讽刺和比喻的理解能力,本课题还利用日本学者Taeko Adachi等研制的比喻文讽刺文测试对入组儿童进行测试分析。为了便于比较,对入组儿童均作了经典的ToM测试——蜡笔盒任务。 鉴于AS易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且AS存在ToM的缺陷是AS和ADHD的鉴别要点,本课题以一组ADHD儿童作为病例对照。 2、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2.1.1 AS组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由专业医师诊断Asperger综合征儿童40例(其中36名男性,4名女性),年龄为9.6±1.7岁,符合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AS的诊断标准。 2.1.2ADHD组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由专业医师诊断ADHD儿童40例,年龄为8.9±1.3岁,与7-14岁组Asperger综合征儿童按照年龄、性别配对,符合DSM-Ⅳ的ADHD诊断标准。 2.1.3正常对照组以年龄、年级、父母文化及职业、家庭经济情况与AS组相匹配,取广州市某小学正常健康儿童40名作正常对照组,智商在正常范围儿童,年龄9.4±1.5岁。 2.2研究方法: 1)、MSST采用Taeko Adachi等编制的比喻文讽刺文测试,测试被试儿童的比喻讽刺理解能力; 2)、情绪识别测试测试被试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 3)、蜡笔盒测试测试被试儿童错误信念的理解; 4)、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测试被试儿童的智商水平。 2.3实验结果的处理:所有数据输入Microsoft Excel,用Excel的数据分析工具和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3.1 MSST 3.1.1 MSST得分对三组数据进行协方差分析,控制智商的影响,结果发现所有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01),再对三组得分进行两两比较,检验水准调整为0.05/3=0.017,对照组的总分和比喻得分高于ADHD组(P<0.01),对照组所有得分高于AS组(P<0.001),ADHD组总分和讽刺得分高于AS组(P<0.017):通过Wilcoxon检验对每组内的比喻得分和讽刺得分进行比较,AS组的比喻得分和讽刺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AS儿童的讽刺得分低于比喻得分。 3.1.2蜡笔盒测试ADHD儿童蜡笔盒测试通过率约87.5%,AS儿童的通过率为65.0%。两组通过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1.3 MSsT与年龄和智商的相关分析对照组和ADHD组各项得分与年龄均显著相关(P<0.001),对照组的比喻得分和讽刺得分均与总智商存在显著相关(P<0.001),讽刺得分与操作智商存在显著相关;AS组中,比喻得分与年龄存在相关(P<0.05),与言语智商存在显著相关。余均不存在相关关系。 3.1.4蜡笔盒测试的通过与否与得分、智商的关系通过Mann-Whitney检验,对通过和未通过蜡笔盒测试对象的MSST得分、智商得分之间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未通过蜡笔盒测试的ADHD儿童的智商显著低于通过蜡笔盒测试的ADHD儿童(P<0.05),言语智商差异更显著(P<0.01),未通过蜡笔盒测试的ADHD儿童的年龄和比喻得分均低于通过蜡笔盒测试的ADHD儿童(P<0.05)。余均无明显差异。 3.2情绪识别测试: 3.2.1表情识别任务得分 1)对三组数据进行协方差分析,控制智商的影响,三组之间的总分、生气得分和害怕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对三组得分进行两两比较,检验水准调整为0.05/3=0.017,AS组总分低于对照组和ADHD组(P<0.017),对照组害怕得分高于AS组(P<0.01),ADHD组与对照组的所有得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3)通过Friedman检验对每组内各表情得分进行比较,三组的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4)通过Wilcoxon检验对每组内各表情得分进行两两比较,检验水准调整为0.05/6=0.008,高兴和伤心得分及高兴和生气得分在三组的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兴和害怕得分在AS组和ADHD组的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对照组内的伤心和害怕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余均没有统计学差异。 3.2.2情绪归因任务得分 1)对三组数据进行协方差分析,控制智商的影响,三组之间的各项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对三组得分进行两两比较,检验水准调整为0.05/3=0.017,AS组各得分与对照组、ADHD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余所有得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3)通过Friedman检验对每组内各表情得分进行比较,三组组内的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4)通过Wilcoxon检验对每组内各表情得分进行两两比较,检验水准调整为0.05/6=0.008,高兴和伤心得分在三组的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高兴和害怕得分在AS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伤心和害怕得分在ADHD组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对照组的伤心和生气得分、伤心和害怕得分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余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3.2.3情绪识别测试得分与年龄、智商的关系对各组的情绪识别测试得分和年龄、智商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AS组表情识别总分和情绪归因总分与年龄、智商均不存在相关关系;ADHD组表情识别总分和情绪归因总分与年龄存在相关(P<0.05),情绪归因总分与智商存在相关;对照组表情识别总分和情绪归因总分与年龄、智商均不存在相关关系。 3.3 MSST得分和情绪识别测试得分的相关对各组的情绪识别测试得分和MSST各项得分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AS组表情识别总分与讽刺得分、回避得分和总分存在显著相关(P<0.05),情绪归因总分与比喻得分和总分存在显著相关;ADHD组的情绪识别测试得分和MSST各项得分不存在相关关系;对照组的情绪识别测试得分和MSST各项得分不存在相关关系。 4、结论: 结论1:AS儿童理解比喻和讽刺能力较正常儿童低下。 结论2:AS儿章对他人情绪的理解判断能力低于正常儿童。 结论3:本研究结果证实AS儿童存在“心理理论”缺陷。 结论4:MSST和情绪识别测试可用于鉴别AS和ADHD儿童,经修订后可用于鉴别诊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