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周围神经鞘瘤MRI征象及其病理基础探讨
【6h】

周围神经鞘瘤MRI征象及其病理基础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附:文献综述 周围神经鞘肿瘤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鞘瘤的MRI征象及其病理学基础。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2006年5月至2008年4月在我院行术前MR检查并经手术治疗的周围神经鞘瘤30例共46个病灶。其中26例为单发,4例为多发。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12~69岁,平均年龄41.5岁。11例行MR平扫检查,19例行MR平扫加增强检查。15个神经鞘瘤行标本MR扫描、大切片常规HE染色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 二、方法 1、术前MR检查:使用Siemens 1.5T或3.0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依检查部位不同而选择头线圈或体部线圈,MR扫描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T1加权图像(T1WI)、T2加权图像(T2WI),获取横断位、冠状位图像,解剖结构复杂部位加做矢状位扫描。矩阵192×256~512×512,视野160mm~380mm,层厚3mm~7mm,层间距0.3mm~0.7mm。19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的病例,采用对比剂Gd—DTPA,剂量0.1mol/kg,注射速率3ml/s。 2、标本MR检查:对能够完整剥离的肿瘤,在术中标记好瘤体的上、下、左、右方位。离体标本按照在体的位置摆放,根据术前MR扫描的方位及参数,采用表面小线圈,以肿瘤的最大径层面作为扫描基线,参照术前的层厚对标本进行逐层扫描。 3、MRI图像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包括T2WI上周边高、中心低信号的靶征、囊变、坏死、出血等)、瘤周情况(水肿、脂肪包绕、肿瘤两极神经出入的显示)、强化特点(强化方式分为不强化、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分为轻度、中度、明显强化)。 4、病理学方法及观察:对照标本MR扫描的层厚及方位,对肿瘤进行逐层切片,选取对应MRI T2WI信号最丰富且对应良好的层面行大切片HE染色,对大切片整体观察后多点选取感兴趣区,在显微镜下放大观察不同信号对应部位的组织学成分。微血管密度(MVD)计数采用鼠抗人抗CD34单克隆抗体,按常规行免疫组化染色。记录显微镜下高倍视野内(HP,×400)的微血管数,取其平均值作为平均微血管密度值(mMVD),单位:个/视野。MVD计数定量分析肿瘤不同成分间的血管生成。 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处理软件,两组间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发病部位:位于四肢(20/46)、椎旁软组织(15/46)、咽旁间隙及臂丛各5/46、腋窝1/46。 2、MRI图像:肿块最大径0.8cm~9.5cm,平均为3.26cm,类圆形或梭形(36/46),边界清楚(46/46)。T1WI呈均匀等/稍低信号(32/46);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32/46),靶征(7/46)、囊变(7/46)、出血(1/46);T2WI见薄的高信号边缘(24/46)。瘤周情况包括神经出入征14/46、脂肪包绕9/46、水肿4/46。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25/35),均匀强化(10/35)。 3、术前MR与离体标本的MR扫描图片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4、标本MRI一病理联系(1)标本MRI T2WI高信号以细胞疏松区(Antoni B区)为主,稍高信号以细胞密集区(Antoni A区)为主,低信号的区域为出血、血栓或胶原类成分,薄的高信号边缘为组织疏松、水肿成分(Antoni B区)。 (2)细胞密集区血管相对较少,而细胞疏松区血管丰富,取高倍镜下(HP,×400)观察,19个Antoni A区mMVl)为4.84±2.17个/视野,25个Antoni B区mMVD为11.56±5.88个/视野。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成分之间MVD计数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4.736,P<0.001)。 结论:1、周围神经鞘瘤最大径多小于5cm,呈类圆形或梭形,边界清楚。T1WI呈均匀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可见薄的高信号边缘。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 2、周围神经鞘瘤的MRI征象可以反映其病理组织学成分。T2WI信号可反映瘤内Antoni A区与Antoni B区的比例,高信号以Antoni B区为主,组织疏松,多见水肿、囊变、粘液变等;而稍高信号以Antoni A区为主,细胞密集,间质成分少;低信号的区域可以为出血、血栓或胶原成分;薄的高信号边缘为组织疏松、水肿成分,即Antoni B区。 3、肿瘤的靶征、神经出入征以及脂肪包绕有助于周围神经鞘瘤的诊断,但出现率不高,而T2WI上薄的高信号边缘出现率较高,可以作为诊断周围神经鞘瘤较为特异性的征象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