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elecoxib和Sorafenib对肝脏血流灌注及肝肿瘤血流灌注影响的相关影像学研究
【6h】

Celecoxib和Sorafenib对肝脏血流灌注及肝肿瘤血流灌注影响的相关影像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肝脏肿瘤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和TAE技术的改进

目 的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Celecoxib和Sorafenib对SD大鼠正常肝脏及肝硬化肝脏血流的影响

目 的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Celecoxib和Sorafenib结合TAE术对兔VX2肝肿瘤治疗效果的评价及对血流灌注的影响

目 的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图1

附图2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现有治疗手段仅能在部分早期患者得到理想疗效。介入TACE术是无法手术切除及术后复发肝癌患者首选治疗方式,但长期疗效欠佳,亟待解决。TACE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的机制,可能与TACE术后肝脏及肿瘤组织缺氧导致VEGF表达增加,进而促使肿瘤新生血管增加有关。目前研究热点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机理正是针对这点。大部分肝癌患者有不同程度肝硬化基础,分子靶向药物阻止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同时是否也抑制肝硬化肝脏的新生血管形成,并造成肝脏血流灌注的改变,进而影响肝功能?另外TACE术后肝脏VEGF表达的变化情况与CT灌注的联系,在应用了分子靶向药物后变化又是如何?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以CT灌注方法结合免疫组化来进行分析和评价应用分子靶向药物对正常肝脏、肝硬化及肝肿瘤TACE术后血流灌注的改变,并针对以前动物实验中肝VX2转移瘤建模及后继肝动脉插管技术进行了改进,减少原有肝脏肿瘤模型建立时的并发症,有利于动物实验的进行和对临床实践的模拟。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穿刺法建立肝脏肿瘤动物模型和经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肝动脉插管法在动物实验的应用。 材料和方法: 47只新西兰大白兔,行CT导引下肝穿刺VX2瘤种植;26只兔VX2肝瘤模型经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肝动脉插管行造影和栓塞。 结果: 47只兔中36只肝内种植肿瘤成功,其中2只兔出现肝内两个病灶,另7只兔未发现肝脏内及腹腔内出现肿瘤;2只兔在肝脏包膜外和腹壁之间发现肿瘤;2只兔肝内未发现肿瘤形成,但肠系膜及大网膜发现大片肿瘤形成。CT导引下肝叶穿刺VX2瘤种植法成功率为76.6%。26只兔行开腹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肝动脉插管造影和栓塞术,成功22例,分别有2只兔因术中胃十二指肠动脉离断及1只兔由于导管强行进入引起肝固有动脉损伤性血管瘤形成,致使手术无法继续进行;另有1只兔因过度栓塞于术后第一天死亡。此技术成功率为84.6%。 结论: CT导引下穿刺种植肝VX2肿瘤法和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肝动脉插管法均在动物实验中能够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是介入放射学方法在动物实验中的新应用,值得推广。 目的: 评价celecoxib和sorafenib对正常大鼠肝脏及肝硬化大鼠肝脏血流灌注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雄性清洁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A组(n=14)为药物组,B组(n=14)为肝硬化组,C组(n=47)为肝硬化+药物组。A、C两组内分为celecoxib和sorafenib两层。B、C两组大鼠以CCl4+高胆固醇及无水乙醇饮食法形成肝硬化模型。成模后分别与第21天行CT灌注扫描。第21天取血行生化检验。所有动物于第21天处死,肝脏行普通病理及免疫组化,观测MVD及VEGF。 结果: celecoxib和sorafenib对正常大鼠肝脏血流灌注和组织无明显影响。B组大鼠肝硬化成模12只,其中肝硬化早期5只,中期3只,晚期4只:C组大鼠肝硬化成模42只,早期17只,中期15只,晚期10只。CC组大鼠总肝灌注量较B组大鼠增加,门脉灌注量有所增加,MVD和VEGF较B组大鼠无明显改变。CS组大鼠肝硬化程度与B组近似,但门脉灌注量较B组大鼠有下降,以肝硬化晚期为著,晚期总肝灌注量出现下降趋势,MVD及VEGF表达明显减少。 结论: 两种药物对正常肝脏血流灌注无明显影响。COX—2抑制剂干预的肝硬化大鼠总肝灌注量及门静脉血流灌注量均有所增加,和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CC组内不同时期肝硬化大鼠的肝脏灌注无明显差异。Sorafenib干预的肝硬化大鼠总肝灌注量和门静脉灌注量均有减少,尤在肝硬化晚期为著,MVD和VEGF表达均明显下降。 目的: 评价celecoxib及sorafenib结合TAE术对兔VX2肝肿瘤的疗效和肝脏血流灌注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36只兔VX2肝肿瘤动物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药物干预组(n=10),组内再分为AC组(n=5)和AS组(n=5),分别喂食celecoxib和sorafenib;B组为单纯TAE组(n=8);C组为TAE+药物组(n=18),组内再分为CC组(n=9)和CS组(n=9),分别在TAE术后喂养celecoxib和sorafenib。 A组动物分别在喂药前1天、喂药后第1、15天行CT灌注扫描。A组动物在行第二次CT灌注扫描后处死,肝脏行普通病理及免疫组化。 B、C组动物共26只,均行经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肝动脉插管造影及栓塞术。B、C组动物在TAE术后第1、15天行CT灌注扫描。B、C组动物在TAE术后第15天处死,肝脏行普通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结果: B、C组共26只兔行经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插管肝动脉造影及栓塞术,其中22只兔取得成功,成功率约为84.6%。 AC组动物肝脏CT灌注呈肝动脉血流灌注量增加,总肝灌注量增加。第1天和第15天无明显差异。瘤周肝组织内VEGF表达强烈,瘤内VEGF较弱。 AS组动物第1天肝脏各灌注参数与服药前无明显改变,但在第15天总肝灌注量增加,肝动脉灌注量增加。门脉灌注量无明显改变。瘤周肝组织内VEGF表达强,较AC组明显减弱。 B组动物TAE术后第一天,肝动脉灌注量及总肝灌注量下降,门脉灌注量改变不明显。第十五天肝动脉灌注量较第一天明显恢复,总肝灌注量接近正常。瘤内VEGF也有表达,较瘤周弱,但第15天较前明显表达增加。 CC组动物TAE术后第一天肝动脉灌注量及门脉灌注量有所下降,均比B组第一天轻微。在第十五天肝动脉灌注量基本恢复术前水平,总肝灌注量无明显改变。 CS组动物术后第一天肝动脉灌注量明显下降,总肝灌注量下降,门脉灌注量无明显改变。第十五天肝动脉灌注量增加,总肝灌注量回复术前水平,门脉灌注量较前明显下降。瘤周肝组织及瘤内VEGF及MVD较前几组动物明显减少。 结论: TAE术后肝动脉灌注量和总肝灌注量明显下降。TAE术后晚期肝动脉灌注量与总肝灌注量较前恢复。 COX—2抑制剂在TAE术早期可减少肝动脉灌注量和总肝灌注量的下降程度,有统计学差异。但在晚期肝动脉灌注量和总肝灌注量基本恢复,提示COX-2抑制剂可在TAE术后早期应用减少TAE对肝脏的损伤,远期无明显抑制VEGF表达的作用。 Sorafenib在TAE术后早期对肝脏血流灌注无明显改变,晚期通过抑制VEGF表达,减少MVD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可能。门脉灌注量明显下降,肝动脉灌注明显上升。Sorafenib抑制TAE术后VEGF在瘤内和瘤周肝组织的过度表达。 CT灌注扫描能反映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肿瘤时对肝脏及肿瘤血流灌注改变,具有相当的临床和科研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