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膳食营养素摄入量与髋部骨折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6h】

膳食营养素摄入量与髋部骨折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引言

1.1 骨质疏松性骨折、髋部骨折的定义

1.2 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

1.3 髋部骨折的危害

1.4 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质量控制

2.5 数据分析

第3章 结 果

3.1 一般情况

3.2 体力活动与髋部骨折的关系

3.3 女性月经生育史对髋部骨折的影响

3.4 膳食营养素的摄入与髋部骨折的关系

第4章 讨论

4.1 蛋白质的摄入对髋部骨折的影响

4.2 矿物质对髋部骨折的影响

4.3 维生素的摄入对髋部骨折的影响

4.4 本研究的优缺点

第5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症状最重、治疗最棘手、预后最差的骨折。常见的髋部骨折有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全世界范围内髋部骨折人数,以每年10%的比例增长。髋部骨折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治疗周期长,医疗费用开支巨大。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对社会还是患者家庭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据报道,髋部骨折后1年内死亡率较同年龄、同性别而无髋部骨折者高I5%-20%。营养因素在骨骼健康可干预因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研究营养因素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系,对预防和控制骨质疏松性骨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内在营养素与髋部骨折关系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拟调查髋部骨折病人的饮食习惯,探索与骨健康相关膳食营养素(蛋白质、钙、磷、钾、镁、锌、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摄入量对髋部骨折发病风险的影响。为从营养途径预防和控制髋部骨折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利用X线诊断结果,从广州市越秀区正骨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江门市白石正骨医院2008年1月~12月新入院的非暴力性髋部骨折病人中,选取年龄55~80岁,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作为病例组。以病例组为标准,选取性别相同,年龄+/-3岁,非相关疾病(与骨健康或营养无关联)病人、病人陪护、家属、相同地域的社区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食物频数问卷调查过去一年来被调查者各种食物的摄入频度和每次食用量。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各食物的成分及其各对象相关营养素日均摄入量。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按性别分层,分别根据各营养素的摄入量,采用四分位法将研究对象按该营养素的摄入量分为四等分组(由小到大排序,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以最低摄入量组为参照组,针对本研究的1:1配比资料,采用单变量及多变量条件I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其它三组对应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将分组变量的数值(1-4等分,最低组为l,最高组为4)按连续变量纳入模型重复上述分析,检验线性趋势。在多因素分析中,所分析的营养素采用强制引入模型(Enter)方法,校正因素采用forward方法引入模型。所用检验均采用双侧分析,显著性水准定为P<0.05。
   结果:
   总体上,膳食钙、钾、镁、维生素C、维生素E摄入量增加,中等摄入量的维生素A,可降低髋部骨折的发病风险;磷、锌摄入量增加,有减少髋部骨折发病风险的趋势;过高或过低蛋白质摄入量,呈增加髋部骨折发病风险的倾向。
   钙:单因素分析显示:与I等分组相比,II、III、IV等分组的OR及95%CI分别为:0.10(0.04-0.26)、0.05(0.02-0.15)、0.03(0.01-0.10),线性趋势P<0.001。多因素分析校正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月收入、BMI、住房朝向、最长居住地、能量、体力活动因素等混杂因素后,钙与髋部骨折的联系强度增强;与I等分组相比,II、III、IV等分组的OR及95%CI分别为:0.03(0.002-0.35)、0.007(0-0.12)、0.001(0-0.024),线性趋势P<0.001。
   蛋白质摄入过高或过低均有增加髋部骨折风险的趋势。单因素分析显示:以1(35.6g)等分组作为参照,II(48.7g)、III(63.5g)等分组的OR及95%CI分别为:0.52(0.28-0.95)、0.78(0.41-1.50),提示蛋白质的摄入有降低髋部骨折风险的趋势。蛋白质的摄入量达到IV(99.1g)等分组时,与I(35.6g)等分组相比可增加髋部骨折的风险,其OR及95%CI为:5.04(2.07-12.27)。多因素分析校正上述混杂因素后,蛋白质对髋部骨折联系强度有减弱的趋势:与I等分组相比,II、III、IV等分组的OR值及95%CI分别为:0.90(0.21-3.83)、1.92(0.34-10.68)、2.37(0.31-18.09)。
   视黄醇当量:单因素分析显示:II、III、IV等分组的平均摄入量与I等分组相比,OR值及95%CI分别为:0.38(0.21-0.67)、0.74(0.45-1.20)、1.07(0.65-1.76)。提示视黄醇当量达到II等分组的日均摄入量可降低髋部骨折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了混杂因素后结果无明显改变。膳食营养素摄入量与髋部骨折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维生素C:单因素分析显示:以最低等分组(29.6mg)作为参照,II(55.1mg)、III(87.2mg)、IV(138.7mg)等分组可分别降低髋部骨折90%、93%、88%的风险,其OR值及95%CI分别为:0.10(0.04-0.24)、0.07(0.02-0.19)、0.12(0.04-0.37),线性趋势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变化不明显。
   维生素E:摄入量增加可减少髋部骨折的发病风险。单因素分析显示:以I等分组作为参照,II、III、IV等分组OR值及95%CI分别为:1.04(0.64-1.68)、0.78(0.46-1.31)、0.54(0.30-0.96)。多因素分析显示:与I等分组相比,II、III、IV等分组OR值及95%CI分别为:0.13(0.04-0.50)、0.04(0.006-0.20)、0.02(0.002-0.12)。
   磷:单因素分析显示:在I、II等分组中,其摄入量增加能减少髋部骨折的风险。以I等分组作为参照时,II、III、IV等分组的OR值及95%CI分别为:0.50(0.28-0.89)、0.75(0.40-1.41)、2.11(0.90-4.93),P=0.001; IV(1060mg)等分组与I等分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已有增加髋部骨折风险的趋势。多因素分析显示:磷与髋部骨折的联系强度减弱;与I等分组相比,II、III、IV等分组的OR值及95%CI分别为:0.93(0.20-4.41)、0.24(0.04-1.68)、0.19(0.02-2.29),P=0.26。
   锌:单因素分析显示:以I等分组作为参照,II、III、IV等分组的OR值及95%CI分别为:0.58(0.30-1.10)、0.62(0.33-1.18)、3.05(1.36-6.86)。校正了混杂因素后,锌的摄入量增加有减少髋部骨折发病风险的趋势,与I等分组相比,II、III、IV等分组的OR值及95%CI分别为:0.37(0.07-1.90)、0.42(0.08-2.40)、0.92(0.12-7.08)。
   钾:与髋部骨折呈负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以最低等分组735.2mg作为参照,钾的摄入量达到1079mg、1431mg及2052mg均可减少髋部骨折的风险,其OR值及95%CI分别为:0.16(0.08-0.33)、0.33(0.15-0.72)、0.42(0.17-1.00),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钾的摄入量减少髋部骨折风险的作用更明显;以I等分组作为参照,II、III、IV等分组的OR值及95%CI分别为:0.09(0.02-0.48)、0.03(0.004-025)、0.02(0.002-0.15),P=0.004。
   镁:与髋部骨折呈负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以I等分组作为参照时,II、III、IV等分组的OR值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0.14(0.06-0.34)、0.17(0.07-0.44)、0.13(0.05-0.35),P<0.001。校正了混杂因素后,镁的摄入对髋部骨折的联系强度增强;多因素分析显示:与I等分组相比较,II、III、IV等分组的OR值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0.11(0.02-0.52)、0.07(0.01-0.46)、0.03(0.003-0.18),P=0.004。
   结论:膳食钙、钾、镁、维生素C、维生素E摄入量增加,中等摄入量的维生素A,可降低髋部骨折的发病风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