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特征及其感染艾滋病的风险研究
【6h】

广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特征及其感染艾滋病的风险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引言

1.1 新发HIV感染者中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比例迅速上升

1.2 MSM人群对HIV传播的作用

1.3 国内外对于MSM人群中防治HIV/AIDS的研究现况

1.4 当前MSM人群HIV/AIDS防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5 本次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3 分析指标及分析方法

2.4 统计方法

2.5 主要技术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6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2008年广州市MSM人群RDS抽样结果

3.2 广州市MSM人群特征

3.3 广州市MSM人群HIV/AIDS知识知晓率

3.4 广州市MSM人群艾滋病及其密切相关的性传播疾病的感染情况

3.5 广州市MSM人群HIV感染者人数及流行趋势

3.6 广州市MSM人群危险行为发生率

3.7 广州市MSM人群中HIV传播的影响因素

3.8 广州市MSM人群性行为因素感染HIV的风险概率

3.9 广州市针对MSM人群干预措施降低感染风险的效果

第四章 讨论

4.1 RDS抽样方法在广州市MSM人群研究中的应用

4.2 广州市MSM人群的特征

4.3 广州市MSM人群的HIV/AIDS知识及相关疾病流行状况

4.4 广州市MSM人群的HIV等感染的危险因素

4.5 广州市MSM人群感染HIV的行为风险概率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5.3 对于广州市MSM人群中HIV/AIDS防治的建议

5.4 研究中的不足

5.5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二 论文中使用到的抽样方法和网络结构模型

附录三 调查问卷表

附录四 论文中使用的符号意义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国内HIV/AIDS流行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且近来发现因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HIV的比例迅速增加。但由于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隐匿性和难以接近等特点,目前国内对MSM的研究明显不足。即使已开展的研究,大都存在抽样方法的代表性差,缺少对人群社会网络、行为因素感染HIV的风险的分析以及现有干预措施的评价。由于人口流动和广泛的性网络联系,广州市MSM人群HIV/AIDS的流行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国内HIV/AIDS的防治效果。但广州市在该人群中尚未进行过全面系统的研究。
   目的:
   (1)探讨同伴推动抽样(RDS)方法在广州市MSM人群研究中的适用性;(2)揭示MSM人群的人口学、社会网络特征以及可能引起HIV感染的危险行为的发生情况;(3)了解人群中HIV、梅毒等的感染率及HIV流行趋势;(4)探究人群中HIV感染的危险因素;(5)定量刻画人群感染HIV的行为风险概率;(6)评价目前常用防治干预措施的成本效果。
   资料与方法
   (1)采用乘数法分层估计广州市MSM人群规模;利用RDS对MSM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揭示人群的基本人口学和一般社交网络特征,危险行为发生率以及HIV等的感染率;(2)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人群的近期性关系模式;(3)借助灰色预测GM(1,1)模型预测未来3年该人群中的HIV的流行趋势;(4)通过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群HIV感染的危险因素;(5)以累积风险概率模型推断人群感染HIV的行为风险概率,进一步分析行为风险概率与性关系网络的相关关系;(6)利用机构普查资料和理论模拟方法分析针对该人群常用的防治干预措施的成本和效果。
   结果:
   (1)RDS抽样的效果:招募过程历时120天,编发了968张招募卡,回收385张,回收率为39.8%。共招募到378例样本,样本中招募到1、2、3人的比例依次为21.96%,14.02%N15.61%。经检验达到平衡,可以用于对人群的总体特征的有效推断。
   (2)人群的人口学特征:目前广州市约有MSM146165A,39岁以下的占87.5%,45%的人接受过大专或以上教育,职业分布广泛,30%在婚,仅1/5有广州市户籍,调查前的五年中,77.5%的人在两个以上城市居住过。52.5%的人自认为是男性同性恋者。人群日常最关心的是同性性行为的心理、歧视等社会问题。
   人群的社会网络特征:HIV、梅毒阳性者的社交网络较其阴性者小。近半年人群的性关系网络密度为0.0116,HIV阳性者性关系网络密度较阴性者的大(P<0.05)。个体程度中心性为1.174±0.554,网络中心性指数为3.6%;个体的中介中心性为0.015±0.056,网络中介中心势指数为0.40%;性网络结构基本符合“核心-边缘局部关联结构”模型。HIV阳性者之间、近期梅毒感染者之间在网络中的性关系较密切,且HIV阳性者常充当网络中不同特征小团体中间人(consultant)的作用,其作为MSM人群内部的传染源以及桥梁人群,对HIV传播的影响较大。
   (3)人群中HIV等的感染率和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广州市MSMA群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的感染率分别为5.2%、17.6%和2.3%,HIV与梅毒合并感染率为3.4%,预测到2011年人群中HIV感染率将达到8.3%。人群的HIV/AIDS知识知晓率已经达到86.3%,但人群的危险行为仍较普遍:7.2%的人在18岁以前发生过同性性行为,68.1%的人常常利用互联网结识性伴,52.3%的人有混合性伴;88.0%的人在过去半年发生过肛交,其中52.4%的MSM在肛交时同时扮演主、被动双重性角色;最近一次肛交安全套的使用率为64.7%,过去半年中在肛交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仅占33.1%;5.8%的人发生过群交:过去半年中有28.3%的MSM与女性发生过阴道性交,其中能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仅占32.9%;3.3%的MSM购买过同性性服务,0.6%的人为男性提供过肛交服务;以往生活中1.5%的MSM曾吸过毒,但无共用注射器具现象。
   (4)HIV感染的相关因素:HIV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最近一年出现过性病症状(OR=4.584,95%CI:0.878-23.927),近期梅毒感染(3.434,1.20-9.826),最近一次同性肛交时未使用安全套(3.364,1.786-6.336),过去半年肛交中经常使用安全套(0.462,0.284-0.753)和在广州居住的时间长(1.673,1.074-2.607)。
   (5)人群感染HIV的行为风险概率:人群中感染HIV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不安全性行为,风险概率为0.16%(上下四分位数分别为0.98%和0.027%);预测半年后样本易感者中将有14人感染HIV。同时发现,近期有广泛性关系网络的MSM较性关系较少的MSM感染HIV的风险大(P<0.05)。
   (6)常用防治干预措施的成本效果:广州市针对MSM人群常开展的干预措施包括同伴教育、安全套发放、现场健康教育、大众宣传、网络宣传和自愿咨询检测(VCT)。其中同伴教育和VCT降低的感染风险较明显。针对MSM全人群干预时,网络(Internet)的覆盖率高,基于Internet的干预措施成本效果最好。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各项措施的质量和覆盖率后,依然发现基于网络的干预成本效果最佳。
   结论:
   本研究发现在MSM人群研究中RDS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同时,根据样本共有性伴构建的性关系网络,补充了社会网络研究中的采样方法;而且,流行病学与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更全面揭示人群特征,从多角度分析HIV的危险因素。
   目前广州市MSM人群的规模较大,年轻且受教育程度较高,流动性强,同性恋比例较高。人群HIV/AIDS知晓率、流行率和各类潜在的危险行为发生率均较高,且HIV感染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但人群对HIV的关注度不够。人群性关系网络密度不大,但存在较高的HIV感染风险,其中近期性关系网络复杂者尤甚。
   综上可见,亟需从人群关心的问题出发,针对社会网络中的关键人,以Internet为平台,发挥同伴教育的优势,广泛、深入地开展干预,以便尽早遏制人群中HIV快速蔓延的势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